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日前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宣布,將從普林斯頓大學辭職,加盟深圳醫學科學院。這是顏寧學成后的第二次回國,她將協助在深圳成立一個全新的醫學科學院。顏寧表示,當她收到深圳方面的邀請后,便麻溜地向美方提交了辭職申請,準備全職回國。
顏寧此次全職回國,引發輿論關注。如何看待顏寧全職回國,輿論有不同的解讀。在人才“來去自由”的環境中,輿論應尊重人才的選擇,要避免將人才的選擇“道德化”,更多從職業和事業發展角度理解人才的選擇,并為優秀人才職業與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時提出,“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這體現了對人才交流、引進、發展的高度重視。而加強人才國際交流,就要理性客觀地認識國際人才交流。當前存在將人才回國發展認為是愛國,反之則質疑其缺乏愛國精神的觀念,這不利于推進人才的國際交流。
“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是我國多年來的留學政策。尤其是“來去自由”,既體現了對人才選擇的尊重,也展現了開放包容的心態。要在尊重人才選擇的基礎上,吸引人才回國發展,這就需要增強國內職業和事業的吸引力。過去10多年來,我國正是通過拓寬國內職業和事業發展空間,吸引出國留學人員歸國就業、創業。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從1978年到2022年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
而除了吸引優秀出國留學人員歸國發展外,我國還采取措施吸引國外高水平科學家、專家來華工作。今年年初,科技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通知》,鼓勵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聘請國外高水平專家。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等程序,推動完善家屬簽證、子女入學等服務;支持企業聘請的外國專家承擔各類外國專家項目;鼓勵在企業工作并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科技計劃項目。
顏寧的兩次回國,也體現了尊重人才“來去自由”的政策精神。據報道,2007年10月,不滿30歲的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大學,組建實驗室,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17年4月,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清華大學當時就此表示,“相信這有助于將中國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和清華的學術風格傳播到國際學術舞臺上,產生更大的影響。清華大學對此保持開放、樂觀和積極的態度。”現在看來,這并非套話,而是基于對加強國際人才交流的深刻理解。
加強國際人才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要多從職業和事業發展角度,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就此而言,我們應當對顏寧回國予以積極理解,視之為我國重視人才職業和事業發展,以良好的職業和事業發展環境吸引優秀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一個生動案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