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年,67歲的華裔數學家張益唐(Yitang Zhang)再次成為焦點。10月中旬,他在北京大學大紐約地區(qū)校友會舉辦的活動上透露,自己“已解決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迅速引起轟動。11月7日,張益唐長達111頁的新論文《離散平均估計和朗道-西格爾零點》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正式上線。作為世界解析數論領域的領軍者之一,“數學天才”的美名加上半生蟄伏的經歷,讓他被外界賦予傳奇光環(huán)。
張益唐教授的學術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張益唐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負笈美國名校,因為與導師“意見不合”,歷經七年苦讀才終于拿到了博士學位,卻沒有得到導師的推薦信,于是“畢業(yè)即失業(yè)”。曾是北大校園“傳奇天才”的他,一度為了維持生計在快餐店打零工,也曾寄宿在朋友家,作為回報從事一些“會計類的工作”。
每個人心中都懷有理想,可一旦遭遇現實打擊,往往會選擇妥協(xié)退讓。盡管經歷了半生坎坷,但張益唐卻始終初心不改,沒有放棄純理論研究。打工之余,他常去附近肯塔基州大學的圖書館讀代數幾何和數論方面的期刊文章。后來,他在學弟的幫助下得到了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一個臨時性的講師職務,盡管只是“臨時工”,也沒有研究經費,但他一有空就埋頭從事數論研究,頗有種“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賢者風范。
半生“蟄伏”,一朝揚名。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逆境是一種磨煉,順境同樣是一種考驗。很多人在艱難困苦之中能堅守本心,可一旦功成名就之后,極易得意忘形,被勝利沖昏頭腦。難能可貴的是,成名之后的張益唐一如既往,沒什么功名利祿方面的追求,成了社交網絡時代的“隱士”,直言不想被曝光所累,一心沉醉于他的數學世界中,關心難題、大問題。
“我心里(的想法)很單純?!睆堃嫣浦阅茏龅健皹s辱不驚”,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秘密,關鍵在于他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學術需要專注、需要純粹,惟有心無旁騖,才能保持源源不斷的研究動力,不斷攀登學術高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但擁有純粹學術精神卻是許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去年,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一度走紅網絡。他在接受采訪時,手提饅頭、懷抱大容量礦泉水的形象啟迪世人:一個人只要有深厚的興趣愛好,就真的可以做到物我兩忘,對身外之物云淡風輕。他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辭,是其擺脫世俗干擾、專注學術領域的結果,讓他保持了一種純粹的學術追求,使其在數學研究上有所成就。
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國內一些大學的風氣越來越浮躁,一些學者漸漸失去了簡單、純粹的精神,學術被當做通往成功的敲門磚,乃至淪為爾虞我詐的名利場。正因如此,醉心學術的韋東奕和張益唐,因其“與眾不同”,成為無數中國學子的“偶像”,符合了社會對學術研究的理想期待。醉心學術才能造就“天才”,他們的“出圈”,無疑給科技工作者乃至所有人上了一課,值得更多人學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