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發改委、財政局等十部門近日印發《北京市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從加強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深化中小學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實施方案》提出明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中小學教師。
教師家訪早已有之,通過家訪,能夠加強家校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解決個別學生的家庭教育等問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在許多人的記憶里,入戶家訪是老師教育學生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成為社會評價中小學教師從業履職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師的家訪工作出現一些變化,有的家長反映家校聯系種類比較單一,頻次也較少。國內某一線城市針對家校溝通問題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每學期教師家訪的次數以一次居多,占51.11%,有13.97%的家長反映教師家訪為零次。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提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可見家訪對學校和教師來說,是一項必須履行的職責。此次北京市印發的《實施方案》明確“家訪納入教師考核”,是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有關要求的具體落實。
對于教師而言,家訪是責任,并非可有可無的“點綴”。家訪是家校共育的重要紐帶,有利于家校之間良性互動。將家校聯系納入教師考核,有利于促進家訪制度化,也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教師作用。學生成長受家庭環境影響很大,通過家訪能夠讓教師真切了解學生的“成長現場”,從而更好地為家長提供幫助和支持。另外,教師家訪,對于留守兒童、困難學生也能起到幫助作用。簡而言之,做好家校共育,需要加強家校合作與交流,而家訪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
做好家校工作也要有開放的思路和眼光。比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教師并不一定要像傳統家訪那樣到學生家里去進行家訪,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聯系,進行“在線家訪”,還可以通過把家長請到學校等方式加強家校交流。提高教師家訪能力,需要教育部門不僅將家訪納入教師考核,還要對教師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此外,還要防止教師家訪變成簡單的“打卡”,衍生形式主義問題。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爭取家長對家訪的理解與配合,避免教師家訪給教師與學生家庭帶來不必要的“負累”。還要防止家訪給部分家庭條件差的家長增加壓力,特別要避免加劇給教師送禮的問題,不能讓家訪成為滋生不正之風的土壤。
要加強教師家訪,讓家訪制度化,不能讓家訪逐漸式微、淡化,這樣才能促進“雙減”政策更好落地,更好實現因材施教的育人目的。對教師來說,做好家教工作也是一種責任回歸,有利于加強家校共育,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家訪并不是一件過時的事,相反,其在當下有著不可或缺的教育意義,理應得到大力推廣。將家校聯系納入教師考核,既能夠促推教師更好地履職擔當,也有助于教師家訪制度落到實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