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互聯網醫療機構已進入新冠防治的主戰場,為分流線下診療、緩解實體醫院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層面在陸續出臺進一步鼓勵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簡稱《綱要》),其中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健全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2020年10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研究部署將“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此后,多地紛紛開展探索,但該工作進展比較緩慢,惠及面也較小。主要是因為已實現醫保支付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多局限于實體醫療機構自身的線上平臺所提供,第三方問診平臺仍無法由醫保支付。各地“摸著石頭過河”,政策差異性很大,診療一旦超出“本地”范圍,醫保支付就難以實施。但互聯網醫療的最大特點正是跨區域,這種矛盾導致這項工作難以突破瓶頸難題。
按照此《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國家將從全局的角度出臺統一政策,從而打通地區之間的政策堵點,包括第三方問診平臺在內的所有主體,只要提供互聯網醫療,都可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相信要不了多久,互聯網醫療將普遍納入醫保,線上診療再次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將互聯網醫療全面納入醫保,也是應對當前疫情的有力舉措。防疫政策得到優化,我國各地將先后面臨感染人數進入高峰期的考驗,醫療機構尤其是發熱門診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就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通過線上問診,為實體醫療機構分流患者、分擔壓力。
政策指明了方向,落實細節還需作出很大努力。各地醫保部門、醫院、HIS服務商、醫保平臺服務商等,須與互聯網醫療平臺多方實現數據接口的打通,這是一項非常龐大且復雜的工程。并且,相較于醫保線下支付,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之后,要求人、證、卡合一,線上醫保結算的安全堤壩要筑得更牢。這些難題,都需要用具體的措施來克服。
此外,當前針對互聯網醫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除明確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之外,還大力倡導互聯網醫院開設發熱門診。12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還發布相關通知,明確醫療機構可在線開具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癥狀的處方,打破了互聯網醫療“不得首診”的禁忌。這些政策措施看似分散,其實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只有將不同政策措施聯結好、運用好,方能形成完整的政策措施體系,使互聯網醫療既在近期應對疫情中發揮更大作用,更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平時,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獲得優質診療服務,都為民眾所向往期待。互聯網醫療“有醫無藥”不行,有藥不能享受同等報銷待遇也不行,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和疏通網售藥品渠道等措施一起,讓便捷和實惠直抵家庭,有望為化解看病難和看病貴貢獻出互聯網的巨大力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