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解決感冒退燒藥品暫時短缺的難題,北京豐臺區在積極籌措藥品貨源的同時,在全區各社區村發起“鄰里互助,雪中送炭”行動,鼓勵鄰里之間無接觸式藥物共享,在樓門微信群中搭建藥物共享平臺,解決群眾緊急用藥難題。一件件戳動人心的暖心之舉不斷發生,一幕幕鄰里互助的暖心場景接連上演,拉近鄰里之間的距離和感情,溫暖了彼此的內心,給這個凜冽寒冬增添了一抹溫暖色彩。(12月18日《北京青年報》)
近期,國家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毒性不斷弱化、致病率持續下降,以及我國防控體系和能力大幅提升綜合因素研判,及時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調整優化。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仍然很強,連日來各地感染人數持續增加,一些藥品出現了暫時短缺,急需用藥的人群面臨實際的困難。
“誰家有富余的酒精可以賣我一瓶嗎?”“誰家有復方鮮竹瀝啊?”“1歲半小孩高燒買不到藥,誰家能幫忙勻一點兒?”北京豐臺區多個社區居民微信群里,一條條求助信息發出后,很快都有了回應:“我有!”“需要您來門口拿”……居民們通過發布回復消息,約好指定位置,一盒盒藥品通過無接觸式共享,傳遞著鄰里守望相助的溫情,凝聚起同心抗疫、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根據最新防疫要求,越來越多的輕癥、無癥狀感染者選擇居家隔離、觀察、治療。雖然相關方面正在加大藥品供應保障,但有些緊張狀況仍有待逐步緩解,此時,有條件或備藥富余的鄰居施以援手,就是對他人的最大幫助。無論是依托小區微信群,居民自發進行防疫知識分享、積極開展鄰里互助,還是街道社區通過發布倡議書、設置共享藥箱等形式進行藥物愛心傳遞,幫助鄰居們渡過難關,都有利于形成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良好氛圍。
事實上,鄰里互助的暖心場景,在北京全市以及許多城市都上演著。“遠親不如近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里,鋼筋水泥的“小隔間”,似乎阻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鄰里之間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經過三年同心抗疫,很多人驚喜地發現,小區居民微信群活躍起來,鄰里間又“熱絡”起來,大家相熟、相知、相融,彼此鼓勵、相互支持,“遠親不如近鄰”的真情回來了。
“謝謝好鄰居”“都是好心人”“解決了我一個大難題”“相互幫忙是應該的”……一樁樁鄰里互助的暖心小故事,凝聚起同心抗疫的最大公約數。在居民微信群、互助群里,我們看到也感受到,很多人用質樸的方式心手相牽、守望相助,并傳遞出和諧、美好的鄰里之聲,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溫度。無論是“熟悉的陌生人”,還是不曾謀面的異鄉人,當他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大家都已成為溫情的“命運共同體”,積極伸出援助之手。
疫情終將過去,我們應延續這份鄰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美好。路上見面時,彼此之間微笑打個招呼問聲好;看到獨居老人行走困難時,主動上前攙扶一把;誰家停車上樓沒關車窗,順手打個電話……當鄰里間都能真情相待,社會一定會充滿著關愛和溫暖,人們生活也會更幸福。當鄰里互助成為一種風尚,這份濃濃的鄰里情將長久地溫暖每一個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