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于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等6個藥品臨時納入本市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藥品報銷范圍的通知》。通知明確,經國家醫療保障局批準,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等6個藥品臨時納入北京市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藥品報銷范圍,按照甲類藥品報銷。該通知自12月18日起執行,有效期至2023年3月18日。
《通知》涉及的復方氨酚烷胺膠囊、復方氨酚甲麻口服液、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氨咖黃敏膠囊、氯芬黃敏片、氨溴特羅口服溶液等6個藥品均屬非處方藥,過去由于它們并非臨床所急需,治療作用也比較有限,所以未將其納入醫保目錄。不過在當前,它們已成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良藥,是應戰疫情新形勢的主力軍,為民眾所急需,其臨床作用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將它們臨時納入醫保,是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有力舉措。
此前花幾倍的價錢都難以搶到的藥品,現在被臨時納入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藥品報銷范圍,這意味著,當居民出現相關癥狀,只需到醫療機構看病,由醫生決定是否用藥、用哪些藥即可,不必在網上或去藥店搶購藥品。這同時也意味著醫療機構必然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證藥品供應,避免出現藥品可報銷但無藥可用等尷尬現象。
從產能來看,我國具備短期內大幅提升這些基本藥品的生產能力。也就是說,這一臨時政策的推出,建立在相關藥品能夠得到充量供應的基礎之上。事實上,僅最近幾天,已有多家藥企承諾將加大相關藥品的生產與供應。在此前提下,醫保部門以臨時納入醫保的方式亮明態度,這對于擔心無藥可用的居民而言無疑是一顆定心丸,也向風靡一時的藥品搶購熱潮澆了一盆冷水。
更重要的是,將當前的熱門藥品臨時納入醫保,相關診療就會被納入規范化的軌道。不管這些藥品能否搶到手,居民自購和自用藥品,都存在對復方制劑成分不清楚的問題。如果盲目服用,藥品本身的副作用以及疊加導致的風險難以避免。如今,通過正常渠道接受診療,不僅安全性更有保障,而且藥價便捷,還能按比例報銷,這對居民有多重吸引力,囤藥熱也有望被釜底抽薪。
也要看到,將這些搶手藥品臨時納入醫保,到醫療機構開藥,既廉價又可報銷,短期內醫療機構或將面臨較大的壓力。此外,由于這些藥品可以報銷,在醫療機構開藥再倒手高價賣出,非法獲利空間就更大,將熱門藥品臨時納入醫保的同時,也要防止出現一種騙保新現象。
這個惠民政策一經推出,意味著囤藥熱到了該“熄火”的時候。當然,若想好政策能夠產生最佳的預期效果,醫療系統須仔細做好謀劃,確保患者能夠及時獲得新增報銷藥品。醫保部門更應未雨綢繆,對可能出現的騙保新做法提前做好防范,讓醫保新增報銷的每一分錢、臨時列入報銷范圍內的每一片藥,都用到有需要的患者身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