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城鎮新增就業能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信號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一定能讓就業方式更多元、空間更廣闊、結構更優化,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45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7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163萬人,提前完成新增就業11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就業形勢出現一些波動,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各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總體來看,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城鎮新增就業能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打好就業“組合拳”。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的韌性所在,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貢獻了最多的就業崗位,是穩就業的關鍵所在。因此,穩就業首先就是要穩住市場主體,只有幫助盡可能多的市場主體挺過難關、穩住崗位,就業大盤才能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困難較大的實際情況,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著眼于“解難題、渡難關、復元氣、增活力”的政策措施。各地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工作,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能出盡出”“應出盡出”,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著力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增長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特別是針對部分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全面實施“降、緩、返、補”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有力促進就業穩定。
注重精準幫扶重點群體,筑牢就業“穩定器”。今年3月以來,受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和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等影響,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多,部分重點群體求職難度加大,穩就業面臨新挑戰。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就業重點群體,涉及人數多(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人,還有3億農民工需要在城市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對此,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實施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深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持續實施青年專項技能培訓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各地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穩定農民工外出務工規模;加大幫扶力度,集中為就業困難人員送崗位、送服務、送政策、送溫暖,幫助困難群體盡早就業。
新崗位新職業不斷涌現,釋放就業“新空間”。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催生數字職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要求下涌現綠色職業,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新職業……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產業新動能繼續增長,新崗位新職業不斷涌現。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職業變遷加速,新職業新工種不斷涌現。
修訂后的2022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凈增158個新職業,首次標注97個數字職業,新職業新工種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求職路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擁抱新職業。有關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職業人才需求超過3000萬,其中人工智能人才需求近500萬、物聯網安裝調試員需求近500萬、電子競技員需求近200萬、數字化管理師人才缺口近千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我們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信號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一定能讓就業方式更多元、空間更廣闊、結構更優化,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