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方,‘定制’專屬你的美白霜。按你的要求,解決問題?!蹦迟徫锲脚_上,一名主播這樣介紹其銷售的“私人定制”化妝品——美白霜。宣稱“私人定制”的“特”字號化妝品,在網購平臺和一些直播間異?;鸨?,賣家通過定制化的方案、有針對性的配比以及所謂的驚人效果,讓買家“激情”下單。(12月28日《法治日報》)
“私人定制”化妝品看似個性化營銷服務,看似滿足了消費者的獨特需求,給消費者帶來了新奇、精準的消費體驗,實則隱藏著不少風險和隱患,很容易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也違背了化妝品監管規則,有違規違法之嫌。
網上熱銷的“私人定制”化妝品多為具有美白、祛斑、染發、燙發、防曬等功效的特殊化妝品。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特殊化妝品必須經藥監部門注冊后方可生產、進口;企業針對某一種特殊化妝品辦理注冊時,需要提交的產品配方或者產品全成分、產品執行的標準、產品標簽樣稿、產品檢驗報告、產品安全評估資料等都是固定適配的,藥監部門審查確認、準予注冊的結果也是一個定數。
企業在生產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應按照注冊情況保持產品相關參數的穩定,而不能隨意變更產品參數。即便商家有某特殊化妝品的注冊證,商家面向不同消費者的“私人定制”行為也已改變了產品的相關參數。嚴格說來,“私人定制”化妝品已經不是注冊的產品,特殊化妝品注冊證、產品檢驗報告、產品安全評估資料等已經無法代表“私人定制”化妝品,無法將法律效力施加到“私人定制”化妝品上。
另外,有些商家出售的“私人定制”化妝品為普通化妝品,但普通化妝品在上市銷售前也需要向藥監部門備案,普通化妝品備案的要求和特殊化妝品注冊的要求差不多。這也就意味著,出售“私人定制”普通化妝品和出售“私人定制”特殊化妝品的違規邏輯基本相同。
無論商家出售“私人定制”化妝品的成品,還是出售“私人定制”化妝品的半成品、原材料、配方等,均違背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構成生產銷售未經注冊或備案的化妝品的行為,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值得警惕的是,游離于注冊許可、備案審查、國家標準以及產品檢驗、安全評估之外的“私人定制”化妝品,尤其是由消費者購買原料、配方、工具后自制的化妝品,很容易出現配料搭配不合理、操作偏差、環境污染等問題,從而影響到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給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帶來危害。
“私人定制”化妝品的危害和風險不容小視。電商平臺應擔負起主體責任,對化妝品商家的產品注冊證、備案材料以及其他經營資質嚴格審核把關,如發現商家以“私人定制”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要求的化妝品,應采取下架商品、斷開鏈接、封限賬號等措施,并向監管部門報告。
市場監管、藥監等部門應堅持問題導向,對“私人定制”化妝品強化“定制式監管”,對商家出售“私人定制”化妝品行為進行專項治理,該處罰處罰,該責改責改,該曝光曝光,并輔以失信懲戒措施,倒逼商家守住底線,規范營銷行為。消費者也應擦亮眼睛,不盲從,不迷信“私人定制”化妝品,盡量選擇正規企業、正規品牌的化妝品。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