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反映,某中學在高一年級寒假通知書中提到,希望家長“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棄春節意識、假期意識”。涉事中學日前發布情況說明稱,該校高一年級在家長群中致信家長,其中假期安排有關表述用詞不當、表達不精準,引起部分網民誤解,在此深表歉意。已就此事向家長進行了解釋說明,并對高一年級部主任進行了批評教育。
對于學校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有人為學校辯護,稱斷章取義忽視了其中提到的2023年,完整的說法是,“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棄2023年春節意識、假期意識”,考慮到之前的學業受到疫情影響,希望學生利用好假期重視學習,學校的出發點沒錯,最多是表達不妥。
然而,有媒體搜索“淡化摒棄春節意識”發現,從十幾年前起,許多以“勸學”為主旨的《致家長的一封信》中,就已經出現“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棄××年春節意識、假期意識”的說法,這些模板內容大同小異,如“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棄2010年春節意識、假期意識”等等。
十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勸學”信,在今年引發輿論關注,涉事學校被推上風口浪尖,這表明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的意識在逐漸轉變,學校“勸學”的“老套路”已經行不通了。春節意識、假期意識,不但不應該淡化、擯棄,還要進一步強化。要把假期交還給學生,由學生自主安排假期生活,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要過好春節等傳統節日,這也是對學生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教育。
這種的“勸學”要求引發輿論關注,有偶然也有其必然。“偶然”是因為有學生、家長把這種事發到自媒體上,引起網友關注;而“必然”則是這種違背學生成長規律,不把假期當假期的反教育要求,如果校方不擯棄,遲早也會引起家長、輿論的關注,倒逼學校轉變理念。
校方雖然為此做出了道歉,但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只是“有關表述用詞不當、表達不精準”,而是折射出一些學校的理念,就是希望整個假期中,學生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爭分奪秒學習,不浪費一天、一分鐘。淡化、擯棄春節意識、假期意識,強化的是學習意識、競爭意識。
一些學生曾抱怨,整個假期比平時上課還累,不但要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假期作業,還被父母送去上校外的培訓班希望實現“超越”“逆襲”,有的學校還違規壓縮假期時間,要求學生提前返校上課。2021年實施的“雙減”,明確要求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在寒暑假、雙休日、節假日進行培訓,就是希望把寒暑假、節假日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過屬于自己的充實、有意義的假期生活,防止過度內卷。
放假對學生來說,不只是具有休整的意義,還是對學生進行社會教育、生活教育,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完善自我認知,促進自我成長的重要時機。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如果學生的整個假期生活,就是圍繞完成作業、上新課等展開,那將錯失對學生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2023年春節是一個特殊的春節,是不少家庭近年來第一個全家團圓的春節,不但不應該淡化甚至擯棄春節意識,還需要適當強化。有一些學校擔心學生過春節走親訪友會忘了學習,影響學業,這源于“唯分數”的功利教育觀,而不是堅持五育并舉。應從關注學生素質發展,給學生自主成長空間角度,引導學生設計、規劃屬于自己的春節與假期生活,這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