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上,2023年武漢市政府民生實事事項清單出爐。民生實事清單共20項,包括養老服務、學位供給、就業創業、濟困助殘、住房保障、醫療衛生、市民出行、食品安全等多個方面。2022年,武漢市民生支出占比77.7%,今年該市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就要樹立戰略眼光,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武漢民生實事清單的亮點就在于,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強化問題導向,緊盯老百姓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持續不斷、久久為功補短板、解難題、兜底線。
就業是社會安定的壓艙石、家庭幸福的穩定器。今年我國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依然較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在,穩定就業存量、擴大就業增量面臨較大壓力,保持充分就業始終是首要任務。武漢市民生實事清單提出,2023年組織招聘活動500場以上,新建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50個以上,征集就業見習崗位1萬個以上,培訓大學生等青年創業者10萬人次以上。同時,為家庭困難的武漢地區院校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一座城市活力的源泉,更是以人為本的暖心之舉。
“一老一小”牽動千家萬戶。“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口將以年均約1000萬人的規模持續增長,特別是高齡和失能失智老人數量不斷增多,對養老服務能力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托育服務方面,據測算目前約有35%的嬰幼兒家庭存在入托需求,但入托率僅為5.5%左右,托位供給還存在較大缺口。各地政府應探索多層次、多元化解決“一老一小”的有效途徑,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滿足群眾多樣化養老托育需求,更好適應人民群眾的殷殷期待。
2023年,武漢將新建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站)70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2000戶以上;為2萬名中小學生免費開展12天運動技能培訓,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30天免費游泳服務。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所、新增學位1.2萬個,新改擴建中小學25所、新增學位3.3萬個。順應百姓期待,不斷織牢織密的“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將惠及千萬個家庭,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2023年,武漢將建設城市公園17個、郊野公園3個、口袋公園80個,建設綠道100公里、林蔭路100公里,打造花景大道10條,提升花漾街區15個、花田花海300公頃。生態已成為武漢鮮明的城市底色,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堅持,對人民利益的重視,彰顯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從治理積水,到便利出行;從住房保障,到醫療服務,武漢每一件看似尋常的民生實事背后,無不折射出情真意切的為民情懷,溫暖著萬千百姓的幸福渴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