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海瑞塑像,完成后將安放在海口海瑞文化公園
匠心弘正氣 清名傳千古
吳為山正在對海瑞雕像泥稿進行精細打磨。見習記者 王暉琛 攝
“再過50天左右,海瑞銅像就可以正式和海南人民見面了。”1月7日,在北京市昌平區一個大型雕像制作車間內,正在為海瑞塑像的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透露,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為海口市海瑞文化公園雕刻的海瑞雕像,目前已基本完成大型泥稿的雕刻,再經過翻模、澆鑄等制作流程,最終的銅制海瑞雕像預計今年3月運至海瑞文化公園安裝落成。
“希望等雕像正式和大家見面的時候,呈現出人們心目中的海瑞,被海瑞正氣凜然的精神氣質所觸動。”吳為山希望自己塑造的海瑞形象,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考驗,助力海南弘揚海瑞精神,加強廉潔文化建設。
精雕細刻
致力塑造出人民心目中的“海青天”
有“為時代造像者”之譽的吳為山,長期致力于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表現,曾創作《問道》《孔子》等數百件中國文化名人雕塑作品,受到國內外贊譽,在世界多國展覽并被重要博物館收藏。此次是他第一次為海瑞塑像。
1月7日一早,吳為山就來到了制作車間,忘我投入到創作中,身上的大衣沾滿了泥土,雙手被凍得通紅,但手中的雕刻刀卻不曾停歇。由于泥稿害怕高溫干燥,雕像制作車間內并無暖氣,室內氣溫低,雕像泥稿四周還用薄膜搭了一個大型保濕棚。
“你看這個鼻子,要雕刻出呼吸的感覺,還有眼睛和眉毛也有很多細節要處理好,才能讓雕像有古人的味道。”做到滿意處,吳為山還不時開心地向記者分享創作心得。
不僅是外在形象逼真,吳為山說,海瑞作為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清官,被世人譽為“海青天”,通過雕像表現其內在精神更為重要。
為了找準海瑞的內在形象,吳為山在約半年前接到邀約后,就查閱大量資料,用心體會戲劇、詩歌、繪畫等不同文藝作品中的海瑞形象,形成了自己心目中的海瑞形象:正氣凜然,不畏權貴,不顧個人安危,一心只為國家社稷和百姓冷暖著想,眼神里充滿堅毅的神情,動作里充滿果敢的力量……
如何更好地用雕刻藝術形式塑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吳為山也費了不少心思,為此先后創作了數個不同的小稿,經過不斷討論推敲,最終制作出理想中的大型泥稿。
記者在雕像制作現場看到,已基本完成泥稿制作的海瑞雕像,不含底座就有3.9米高,海瑞的左手拿著官印,右手向下揮動,身軀挺拔、衣服飄逸,目光堅毅地看向遠方。
“可以說,雕像處處都透露著海瑞的凜然正氣。”對海瑞雕像的創意,吳為山解讀說,雕像中海瑞左手拿著的官印,象征著權要為民所用,如不能為民所用被罷官也在所不惜;右手用力地向下揮動,是在主持公道向貪官污吏“開刀”,表現出不畏權貴、不徇私情的堅定決心;逆風飄揚起的衣服,則是對海瑞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刻畫;挺拔的身軀,則表現了海瑞既似山般巋然不動,又似海般胸懷天下的高尚品格……
意義深遠
打造獨具海南特色的廉潔文化品牌
記者了解到,完成后的海瑞雕像,將安放在位于海口市龍華區丘海大道39號的海瑞文化公園展覽館中庭。該園內有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瑞墓。2022年6月,海口市實施海瑞文化公園提升改造項目,新建海瑞展覽館,進一步優化提升園林、建筑、道路的建設水平,打造成集城市文化公園、廉政教育基地、海瑞精神體驗空間于一體的主題文化公園。
海口市對海瑞塑像工作非常重視,1月7日專門組織了一場海瑞塑像工作線上視頻會,邀請專家學者和政府領導對海瑞塑像進行把關。
“看到雕像泥稿,人們心中海瑞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等一些細節再整體完善后,會成為一件不朽之作。”會上,海南省博物館原館長陳江說,海瑞雕像左手拿著官印的寓意非常好,象征著海瑞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也與海瑞罷官等故事相契合,這樣的雕像有利于挖掘出更多的海瑞故事。
“整個雕像很生動,好像海瑞就活生生站在面前一樣。”海南省雕塑藝術學會會長陳學博說,一件好的雕塑作品會給人很多聯想,而海瑞雕像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能很好地通過雕塑宣傳弘揚海瑞精神。
吳為山說,能在海口提升改造海瑞文化公園之際,用可視可感的雕塑藝術,將海瑞令人高山仰止的形象再現出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有利于打造出獨具海南特色的廉潔文化品牌。
據了解,海瑞文化公園已于去年12月30日正式開園,免費向社會開放。許多市民游客認為,升級后的海瑞文化公園園林風貌清雅古典,文化元素豐富,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旅游景點,很有地方特色和參觀學習價值。
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丁暉在視頻會上表示,海瑞文化公園是海口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弘揚清官文化、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載體,要持續擦亮這張特有的地方文化品牌,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市民游客瞻仰海瑞文化的旅游景區、青少年學習海南歷史的生動課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