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菜籃子”裝滿幸福味
基本實現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秩序規范、群眾滿意的目標
小小菜市場,滿滿大民生。1月12日一早,秀英區海玻農貿市場內,蔬菜攤位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同時,肉類和米、面、油等供應充足,不少市民正忙著選購。“我今天買了一些青菜和絲瓜,還有瘦肉和排骨。這里菜品豐富,每天都有新鮮蔬菜供應,我經常來這邊買菜。”正在選購蔬菜的市民王霏霏笑著說道。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海口拎穩“菜籃子”的“民生卷”,寫滿群眾的幸福感。2022年,海口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菜籃子”工作的安排部署,扎實推進省政府“菜十條”及年度保供穩價重點工作,進一步理順“菜籃子”工作機制、穩固生產供應、暢通產銷對接、強化市場監管、科學精準調控,基本實現了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秩序規范、群眾滿意的目標。目前,全市共有常年蔬菜基地149個,市菜籃子集團平價菜銷售網點已增加到241個,日供應平價菜約150噸。我市農貿市場22種蔬菜2022年平均零售價格每斤3.35元,比2021年3.87元下降13.44%,2022年度自給率76.05%。
在龍華區城西鎮蒼東村蔬菜基地,綠油油的冬季蔬菜長勢喜人。記者 張俊其 攝
物豐量足價穩
群眾吃菜有保障
1月12日下午,在瓊山區甲子鎮大同常年蔬菜基地,海口市農豐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增軍正帶著幾名農戶采摘線椒。而旁邊的一排大棚內,一個個紫色的茄子長勢喜人。
1月12日,在瓊山區甲子鎮大同常年蔬菜基地內,抱著豐收的線椒,工作人員笑得合不攏嘴。記者 蘇弼坤 攝
“目前我們每天早上7點開始采摘辣椒和茄子,每天能提供七八千斤茄子和一千斤辣椒。”王增軍介紹,大同基地可常年提供辣椒和茄子。同時,公司在三門坡鎮文多村還建立了常年蔬菜基地,那里主要以小白菜、珍珠菜和上海青為主。“我們剛銷售完一批葉菜,第二批葉菜共70畝,正月十五上市,預計可供應21萬斤。”王增軍欣喜地說道。
在海口,還有很多像大同這樣的蔬菜基地,豐富著市民群眾的“菜籃子”。
1月12日,在瓊山區甲子鎮大同常年蔬菜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給茄子整枝打杈,以確保其不會落花落果。記者 蘇弼坤 攝
去年,海口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菜籃子”區長主責制,調整充實市、區“穩價辦”工作專班,優化各專項組職責,出臺《海口市2022年“菜籃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設項目補助資金實施方案》《2022年海口市15+7種常年蔬菜生產保供指導計劃》,將全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分解到各區,按季度下達常年蔬菜生產指導計劃,實行種植生產掛圖作戰。
同時,提升科學種菜水平,建立市、區、鎮、村四級技術服務網,做好新技術、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引進各類蔬菜品種80余個,與省農科院合作,遴選出夏優白一號等13個耐濕熱、適應海南夏秋季氣候的蔬菜品種。目前,全市共有常年蔬菜基地149個,面積50127.54畝;蔬菜大棚面積9421.68畝,近郊種植戶自發組織建設的遮雨簡易網棚、小拱棚1610畝,合計11031.68畝,大棚建設面積占常年蔬菜基地總面積保有面積22.01%。
1月12日,在海口市秀英區海秀鎮群東嶺蔬菜基地,農戶正在栽種青菜苗。記者 石中華 攝
今年春節臨近,海口持續發力保障市民需求。市農業農村局提前組織種植“特殊菜”1000畝,總產量將達1500噸以上。海口菜籃子蔬菜基地已種植春節“特殊菜”70畝,總產量預計達到130噸,已于今年1月初陸續采收供應市場。
在生豬產能方面,海口提高生豬養殖積極性,2022年全年共出欄生豬64.2萬頭,比2021年增加22.97萬頭。
線上線下發力
百姓買菜更便捷
1月12日一早,海口市菜籃子江楠農產品批發市場車輛陸續進出,裝卸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在市場內的應急蔬菜儲備庫,各類蔬菜已全部打包裝進保鮮袋內,整齊碼放在貨架上。“目前市場內共有14個蔬菜和肉類冷庫,可有效解決場內果菜的儲藏、保鮮問題,減少流通損耗。”海口市菜籃子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為保障節日期間蔬菜充足供應,市菜籃子集團積極建立蔬菜島內外應急供應調節機制,目前儲備庫蔬菜儲備4300噸正常輪轉,同時,市菜籃子集團將于春節期間,在旗下10家菜籃子直營門店按照政府指導價格投放惠民平價凍豬肉。
1月4日,在海口市菜籃子江楠農產品批發市場,工作人員正將南瓜打包裝袋。記者 蘇弼坤 攝
當前,海口菜籃子江楠、鳳翔、椰海、加旺等4個批發市場打造形成“一大三小”格局,功能各異,滿足市場需求。目前,菜籃子江楠批發市場,每天批發總量穩定在1500噸左右,占全省島外蔬菜交易量70%以上。在零售端,主城區共有農貿市場40家,布局合理,能基本滿足市民消費需求。
為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去年9月以來,海口各區陸續開展了農貿市場大排查,全面掌握全市市場狀況,研究完善市場體系措施。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四個區都新建或改造了一個公益性農貿市場,目前秀英富康、龍華濱濂、瓊山椰海、美蘭靈山等4個公益性農貿市場均已投入使用。
1月12日,在海口市菜籃子江楠農產品批發市場,工作人員正將娃娃菜搬運至恒溫冷庫中。記者 孫士杰 攝
海口不僅加大市場建設,同時統籌推動蔬菜網點、線上商城和線下“移動菜站直銷車”渠道建設,讓群眾足不出戶也能拎穩“菜籃子”“米袋子”。
2022年,市菜籃子集團平價菜銷售網點共有241個,日供應平價菜約150噸。同時,海口各區也主動作為,扎實推進平價菜網點布局,秀英區在社區鋪設10個平價菜合作店鋪(攤位);龍華區引進市場化運作建設2個平價菜公益微超市;美蘭區在31個小區設立平價菜車和平價菜智能柜;瓊山區積極探索市場直供等模式,通過減免攤位費,增加平價菜攤位96個。各區還設立了社區主導的平價菜店,推出“一元菜”“二元菜”等保供惠民特價菜,讓老百姓就近享受政府平價菜的實惠。
此外,市菜籃子集團通過線上商城和線下“移動菜站直銷車”渠道,將平價菜直供全市社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瓊山區擴大美團優選等連鎖品牌以及椰子豬等本土線上銷售覆蓋面;龍華區完善“龍華菜管家”平臺建設,搭建平價蔬菜線上線下供銷平臺。目前,全市已有23家企業開展網絡賣菜,滿足了市民多層次、多方式消費需求。
強監管穩物價
菜場有序更惠民
1月11日下午,在瓊山區金花農貿市場平價菜銷售攤位,蒜苔、尖椒、青椒、苦瓜、芹菜等平價菜以每斤2元的價格在售。
“我們近日啟動‘特價菜’直供市場活動,在嚴格督導落實22種基本蔬菜銷售倡議價的基礎上,選出5種蔬菜品種,在東門農貿市場、金花農貿市場等8個市場的平價菜直銷點分批次開展‘特價菜’直供市場活動。”瓊山區商務局副局長陳權介紹,該區還加大電子秤鋪設,強化電子秤規范監測,通過平臺監測各市場攤主蔬菜零售、批發情況,為基地蔬菜種植、管控蔬菜價格提供數據依據。在執法環節,該區保供穩價辦不定期派出工作人員分別到各農貿市場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重點檢查市場明碼標價牌更新、電子秤使用、明碼標價落實等情況,并將結果反饋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瓊山分局。
在瓊山區農豐源常年蔬菜基地現場,菜農正在加快收割本地葉菜。記者 蘇弼坤 攝
2022年,海口通過“三強化”,即強化價格監管、強化市場監管、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守護百姓“菜籃子”貨足價穩。
去年來,海口不斷完善價格調控手段,密切監測22種蔬菜和豬肉等的供應和價格變化,每日發布監測結果,為價格管控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產地市場、運輸成本等變化,每周發布22種蔬菜零售建議價,為各區開展末端價格管控提供重要參考。
2022年國慶期間,由于推行了倡議價銷售,海口蔬菜均價比節前3日下降3.54%,豬肉、禽肉、雞蛋等7類主要“菜籃子”產品價格保持平穩。
美蘭區大英山一路菜籃子社區便民店,菜品齊全,市民正在挑選蔬菜。記者 楊鶴 攝
“今天的青菜、肉類多少錢一斤”“當天菜價板要及時更新,做到明碼標價”……每天,海口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都會加強對農貿市場、便民疏導點、商超肉菜價格及明碼標價情況的日常巡查檢查,嚴厲查處價格違法行為。2022年6月,針對全市電子秤數據上傳率排名全省靠后的情況,市場監管部門牽頭采取每日督導的形式,僅一個月時間,全市電子秤數據上傳率排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此外,海口加大對“菜籃子”基本蔬菜的檢測力度,89家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全部建成食用農產品快檢室;繼續推行《海口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五大類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備案率100%、合格證出具率100%、市場準入銜接率100%。
搭平臺暢渠道
田間菜直供餐桌
1月12日,記者在海口市菜籃子江楠農產品批發市場看到,多輛裝有蔬菜的長體大卡車停放在市場凍庫卸貨區域,等待完成入庫工作。“這是從云南運來的卷心菜,共有16噸,我們全程走‘綠色通道’,時間上基本沒耽擱。”正忙著清點貨物、指揮卸貨的狄師傅說,他們走高速和港口的保供車輛專用“綠色通道”,一天就抵達海口了。
不同于別的貨品,蔬菜易腐爛、難保存。為確保鮮活農產品運行通暢,海口在新海港、南港設置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其中,新海港已實施車輛過海手機辦理業務,全程無需下車,確保“菜籃子”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流通;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綠通車免征3天通行附加費用和過海費用。2022年,享受免除進島運輸鮮活農產品過海費用的車輛共計10082輛,減免費用合計1116.9萬元。
美蘭區民生農貿市場內各類菜品供應充足,市民正在選購新鮮蔬菜。記者 康登淋 攝
讓新鮮蔬菜從田間直達餐桌,不僅要暢通交通“大動脈”,還要疏通城市內的物流“毛細血管”。去年,海口組織整頓主城區40家農貿市場、60個便民售菜點周邊道路交通秩序,引導瓜果蔬菜運輸車按規定停放。同時,改善“菜籃子”生產基地交通條件,全年新建農村公路0.553公里,維修翻新農村公路214.966公里,開展農村公路日常養護4740.25公里,進一步打通全市農村“菜籃子”產品運輸的交通堵點。目前全市149個蔬菜基地道路均實現了硬化,道路路況良好,能夠滿足蔬菜運輸要求。
1月12日,鳥瞰海口市秀英區海秀鎮群東嶺蔬菜基地。記者 石中華 攝
此外,為了讓市民的“菜籃子”越拎越輕,海口各區積極暢通供應的“最后一公里”,便民菜攤、平價菜智能柜開到了居民家門口。美蘭區近年來積極探索保供惠民新方式,引導企業參與平價菜智能柜進小區工作,并提供網上下單、送菜上門服務,將平價的新鮮蔬菜送到居民家門口;龍華區強化政企聯動助推保供工作,累計簽約保供企業13家,辦理保供車輛通行證800余張,將美團、餓了么等外賣騎手以及貨運司機納入保供人員“白名單”,確保應急期間保供企業正常運轉、生活必需品配送暢通。
今年,海口將繼續探索建立現代化“菜籃子”保供穩價體系,努力提升豬肉、蔬菜等生產能力,降低流通成本,強化市場監管,優化調控措施,確保全市“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平穩、市場健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