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水巷口往事——文昌雞》《辣湯飯》銅雕塑亮相老街——
承載海口歷史文化印記
近日,兩組由海口市龍華區人民政府建設的銅雕塑《水巷口往事——文昌雞》《辣湯飯》亮相水巷口海南美食文化步行街干凈整潔的路面上,吸引市民游客紛紛上前合影留念。這兩組雕塑由我省著名雕塑藝術家陳學博歷時4個多月精心創作而成。
1月 15日,陳學博的雕塑作品《水巷口往事——文昌雞》在水巷口海南美食文化步行街亮相,吸引市民游客紛紛駐足觀賞。記者 康登淋 攝
20世紀20年代,水巷口的水道被填埋為路,留下了一座座騎樓歷史建筑,是遠近聞名的糧食集散地。而今,經過多年的歷史變遷,以及2023年1月1日水巷口海南美食文化步行街的開街,這里逐漸成為網紅美食打卡點,迸發歷久彌新的別樣生命力,承載著海口歷史文化印記。
陳學博在創作雕塑《水巷口往事——文昌雞》。(圖片由作者提供)
如今一提起水巷口,人們就會想到辣湯飯。一碗水巷口的辣湯飯,傳承了幾代人的記憶,早已成為水巷口最具特色的美食,水巷口也被稱為“辣湯飯一條街”。在這不長的街道上,還有許多特色“網紅”美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位于水巷口海南美食文化步行街的雕塑作品 《辣湯飯》。 (海南省雕塑藝術學會供圖)
水巷口是海口最早的渡口碼頭之一,現在繁華的水巷口街道,腳下曾是一片海域。辣湯飯最初是漁民、船員、碼頭工人在海邊或海上作業時,為驅寒除濕而產生的一種小吃,經過不斷地發展延續至今,已經成為海口不可或缺的地方特色美食,令人回味悠長。在水巷口海南美食文化步行街比較集中賣辣湯飯的地方,陳學博的雕塑作品《辣湯飯》再現了水巷口近現代以來卸完貨的碼頭工人正在吃辣湯飯的情景,渾身洋溢著喝完辣湯后暖洋洋的滿足神情。
陳學博創作的歷史名人丘濬雕塑,置身于府城最繁華的商業區,讓后人瞻仰為國愛民的先賢風范。(圖片由作者提供)
海南的文昌雞肉質嫩滑、肥而不膩受到眾多品嘗者的追捧。1936年秋,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的宋子文博士回海南探親,當地官員在海口騎樓老街瓊南酒樓熱情款待。席間上了海南的八道名菜,宋子文對文昌雞贊不絕口。離開海口前,海南鄉親把兩籠文昌雞作為禮品送給宋子文帶回南京。自此,文昌雞名揚天下,成為海南的鄉愁記憶。豎立在水巷口海南美食文化步行街街口的雕塑作品《水巷口往事——文昌雞》再現了這一情景。
陳學博為海南省委黨校創作的紅花崗巖雕塑《馬克思和恩格斯》。 (圖片由作者提供)
陳學博多年來在椰城戶外留下了百余件雕塑作品,讓海口的歷史文化印記更加深入人心。如丘濬、海瑞兩位歷史名人的雕塑置身于府城最繁華的商業區,提醒后人不忘為國愛民的先賢風范,為該路段增添了許多歷史文化氣息,受到市民的贊譽;在萬綠園擺放的不銹鋼雕塑《友誼之門》,積木似的方塊步步升高,象征吉祥、和諧與美好的未來;為海南省委黨校創作的紅花崗巖雕塑《馬克思和恩格斯》,生動傳神地表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情。兩位偉人栩栩如生的表情像是在互相傾聽并交流著思想,似乎在告訴世人,在有與無、今與昔、縱與橫的時空進程中,他們仍舊思索著當今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的思想仍然活躍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位于萬綠園的不銹鋼雕塑《友誼之門》。 (圖片由作者提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