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騎行成為首都市民新風尚。今年北京將繼續推進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范段工程建設,改善慢行系統品質,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南展二期工程持續推進,將延長到西直門樞紐。
回首走過的五年,北京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環境質量大幅改善。比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8.3%。全市污水處理率從92.4%提高到97%,國家和市級考核劣五類斷面全面消除,五大河流全部貫通入海,密云水庫蓄水量創下歷史新高,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7年累計回升10.1米,用水效率保持全國領先……北京的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迎來了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生態之變,為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氛圍,使得廣大市民更加喜歡回歸自然、熱愛運動。
好生態聚集強勁動能,綠色發展引領“騎行熱”。2019年年底,北京市提出“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理念,從規劃、建設、管理、執法等方面全方位體現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轉變,通過對慢行交通系統進行治理,改善城市騎行環境。比如在朝陽CBD,經過系統治理,路側停車位幾乎被全部取消,違停抓拍探頭也實時盯控每一條大街小巷,鮮有車輛隨意停在非機動車道內,自行車在CBD區域內通行順暢。北京的慢行環境持續優化,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認可。2021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4.1%的市民認為慢行交通系統整治效果較好。
截至2022年,北京已優化提升慢行系統超過3200公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市民騎行、步行意愿持續增強,北京綠色出行比例逐年提升。北京市交通委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市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接近300萬人次,同比2021年增長了約10%。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題為《慢行系統讓出行更便利》的通訊,報道全國多地加快建設集通勤、健身、休閑功能于一體的慢行交通系統,為騎行、步行提供良好環境,提升市民綠色出行體驗,點贊北京建設慢行步道,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公眾的綠色出行體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北京仍需乘勢而為,高質量推進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范段工程建設,持續優化慢行系統品質,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到綠色出行行列中來,形成良性循環。其中,強化正向激勵是激活市民綠色出行內生動力的關鍵一招。比如,完善碳普惠激勵機制,讓參與者得實惠的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碳能量”的存在,進一步激發公眾綠色出行的熱情與擔當動力。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在今年北京“兩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安麗娟建議:“政府應繼續加強城市慢行系統的建設,對占用自行車道等行為加強監管,給‘騎行族’提供更多空間,降低碳排放,助力城市綠色發展。”優化慢行系統品質,需牢固樹立“三分建、七分管”理念,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管理辦法,一如既往地維護好交通秩序,確保公眾的出行體驗更加愉悅、舒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北京一直在努力向著這個大目標不斷前進,而良好的出行環境,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廣大城市決策者、建設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積跬步以至千里,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多方合力提升慢行系統品質,不斷優化綠色出行環境,北京必將展現更多活力和魅力,讓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