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2日消息(記者陳捷 通訊員王聘釗)“以前塔市村以海水養殖、近海捕撈為主要產業,村民轉產轉業發展成為棘手問題。如今我們嘗試海蘆筍種植產業,不僅盤活了閑置土地,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能讓村民打工領工資,對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月1日,美蘭區演豐鎮塔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符方財來到海口(塔市)海蘆筍海水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查看海蘆筍種苗生長情況,并現場與技術員溝通解決企業用工問題。
農戶們忙著鋪設地膜。(美蘭區供圖)
記者在種苗區看到,農戶們忙著鋪設地膜和挖土種植工作,技術員也在一旁細心指導,再過一月時間這些種苗就可以移植到大田種植,預計7月份就可以收獲。
“原來這片地都是蝦塘魚塘,屬于鹽堿地,退塘后一直閑置著。我們與塔市村合作發展海蘆筍種植產業,合作項目用地170畝,項目于2022年9月30日開工,11月18日育種,12月31日建成。其中海蘆筍種苗區35畝、海蘆筍海水種植區45畝、海蘆筍海水灌溉陸地種植區50畝、中國(海南)鹽生植物科普館1300平方米,漁旅融合示范區40畝(二期)。”海口(塔市)海蘆筍海水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負責人劉冬介紹,種植海蘆筍可以凈化養殖尾水,同時解決了沿海灘涂以及鹽堿地的開發難題,使得耐海水植物作為新作物培育和開發,打破了傳統農業對淡土和淡水植物的依賴,從而使沿海灘涂、海水能夠直接用于農業生產。
據了解,海口(塔市)海蘆筍海水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位于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塔市村江東大道東端北側新溪角,海口(塔市)海蘆筍海水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引導沿海漁民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種植,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開發模式,綜合利用近岸廢棄魚塘和灘涂鹽堿地,種植全海水灌溉鹽生生物海蘆筍。海蘆筍可以在鹽堿地種植或魚塘海水水面漂浮種植,經濟價值高。海蘆筍對養殖尾水凈化具有生態修復作用,鹽生植物還有較強的炭匯功能,項目建設對引導漁民轉產轉業增收、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發展、實現生態環境修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美蘭區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助力塔市村鄉村振興,該局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項目的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資金500萬元用于鋪設瀝青及道路硬化,打通到漁港及海蘆筍海水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最后一公里”,持續探索“農旅結合”“文旅結合”的發展模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