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本次試點實施周期為2023年-2025年,涉及的公共領域車輛包括公務用車、城市出租車(包括巡游出租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等。其中,試點領域內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達到80%。
在補貼政策全面退坡后,又出臺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不難看出,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方面,決策層和管理層是鉚足了勁、使盡了力的。可以預料,此項政策出臺以后,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對補貼政策全面退坡后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有效銜接,避免產生行業發展波動。
此次舉措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一次非常大的利好,一定程度上比補貼政策更具效率和影響力。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補貼已經不是關鍵因素,而市場才是最根本動力。只要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高,消費者能夠接受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就會形成強大的推動。特別是重視技術創新、產品品質、服務質量的企業,更具有強力推動作用。
率先在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不只是能夠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推廣,更能對廣大居民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公共領域都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了,社會化普及和推廣還遠嗎?取消燃油汽車還遠嗎?如此一來,需要更新車輛的居民,就會自覺地選擇新能源汽車,至少會選擇油電混合汽車,從而加快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政策上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創造的條件已經相當優越了,那么,新能源汽車企業將如何應對呢?是坐等政策的繼續發力、坐等政策惠顧、坐等政策帶來紅利呢,還是主動適應政策、適應市場變化、適應消費者需求,這是每個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企業發展的主動性必須與政策同步推進、同步前行,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的作用效率。
就眼下來說重點在三方面。一是充電樁的普及能否跟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二是電池的使用壽命與更換成本能否適應居民的消費需要;三是新能源汽車的報廢有沒有合理通道。
從充電樁的情況來看,按照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2022年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數據,2022年1月-12月,新增公共充電樁約64.8萬臺。與此同時,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卻達到了688.7萬輛,公共充電樁增量還不足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10。如果充電樁發展的腳步跟不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充電需要等待的時間、運行的距離都太長,有些居民和單位就不會選擇新能源汽車。所以,相關職能部門在出臺政策時,一定要對充電樁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池的壽命和更換的價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不僅有壽命長短問題,還有更換的成本問題。兩個方面有一個存在問題,就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熱情。所以如何改進,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必須主動出擊解決問題。
最后,大批新能源報廢車輛停放在空地的消息,近年來一直沒有停過。一旦新能源汽車到了報廢期,有沒有合理的報廢通道,是需要有關方面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能否推廣普及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