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洋浦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破千億元
1+1大于2 聚合效應初顯
近日,在儋州環新英灣,進出港的船只來回穿梭,航道繁忙。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2月27日,記者從儋州市科工信局獲悉,2022年,儋州洋浦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7%;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破千億元,完成1013.7億元,同比增速6.1%;社會研發費用達16.76億元,增長翻一番;通過國家備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9家,同比增長31.82%。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68家,同比增長25.92%;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7家,同比增長35.71%。
據介紹,在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帶動下,儋州洋浦的工業企業發生了質和量的變化,為兩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1+1>2”的聚合效應初步顯現。
精耕細作:培育高新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創新力量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儋州洋浦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和壯大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牛鼻子”,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再倍增計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質量雙提升。
位于洋浦保稅港區的中質獵鷹智能勘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從事智能勘測產品制造、高端智能軟件開發、高新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等,首條生產線主要生產智能海洋水下LD照明設備,為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位居全球領先水平。
經過兩年的培育,2022年該公司成功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取得,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該公司董事長丁峰告訴記者,在申報過程中,儋州市科工信局安排專人來到企業,一對一現場指導,幫助企業熟悉相關政策和申報流程,指導填寫申報材料,保證申報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提高了申報成功率。
蹲苗育種:培育“專精特新”
在精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同時,儋州洋浦加大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力度,鼓勵中小企業規范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開展‘雛鷹計劃’,引導企業走‘創新型’‘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儋州市科工信局中小企業科負責人關茂說,科工信局通過排查,挑選重點企業,初步建立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挑選73家企業入庫,進行“蹲苗育種”,打造“專精特新”企業梯隊。
在杭蕭鋼構裝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1號廠房,5條生產線正在加工H型和箱型等鋼構件。“我們項目1號廠房是在2021年建成投產的,當年產值達1800萬多元,到2022年,產值就突破了2.6億元。”杭蕭鋼構(海南)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沈秀娟說,公司也從中小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
沈秀娟告訴記者,該公司2號廠房目前正在抓緊建設,5條生產線計劃在今年全部投產,整個項目達產后,可年產各類鋼構件24萬噸,鋼筋桁架樓承板300萬平方米,年產值達20億元,解決1200個就業崗位。
截至目前,儋州中小企業規范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6家,全省排名第二。
2022年,成功入選“專精特新”企業的海南華金鋼構有限公司,同時也是我省高新技術企業,體現了該公司科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作為洋浦本土企業,華金鋼構全力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取得了國際SGS認證,并獲得了住建部頒發的海南省民營企業唯一的鋼結構一級資質。
華金鋼構綜合部負責人陳妹妹告訴記者,2022年,在儋州市科工信局的指導下,公司在短時間內申請到“專精特新”企業入庫培育的資格,目前公司正按照相關要求,申請享受“雛鷹計劃”等優惠政策。
據關茂介紹,2022年,儋州市科工信局深入企業,指導17家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申報“創新型”企業,7家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4家、“創新型”企業8家。目前該市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23家。(本報那大2月27日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