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發布10宗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摸清慣用“套路”避免消費“踩坑”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我市發布10宗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幫助消費者了解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避免日常消費中“踩坑”。
醫美消費要看資質
消費者:在某美容院做完文眉,次日,眼腫且有結痂,與宣傳效果差別大,遂要求商家出具相關資質并退款。店方稱文眉存在個體差異,只同意退還部分費用,且沒有出具紋繡師資格證。
提醒:在選擇醫美機構時,首先應查驗其經營證件是否合規、有效;了解醫生是否具有相關資質證書;在消費后需保留好消費憑證,以便在出現糾紛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謹慎購買團購商品
消費者:在某商家處購買了團購券,有效期內多次聯系商家預約消費,商家卻屢次推諉,導致團購券過期,無法使用卻不退款。
提醒:在選擇團購前,首先要選擇正規企業經營、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的團購網站,選擇信譽評價較好的商家購買團購券,最好購買可以免預約、不使用隨時退款、過期自動退款的團購券,必要時還應對網站的宣傳界面、訂單界面等消費信息截圖保存,作為證據以備維權使用。
主動拒絕附加消費
消費者:到某購物廣場影城看電影,入場前工作人員告知每個人需要花費10元購買3D眼鏡才能觀看。
提醒:3D眼鏡是觀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消費者按照3D電影的票價購買了觀影服務,影院經營者應當提供滿足觀影的全部服務。消費者應妥善保留好相關憑證,以有效維護合法權益。
離島提貨應現場查驗
消費者:在某免稅店現場購買了一臺蘋果電腦,在機場提貨時卻發現電腦包裝外殼出現凹痕,隨即聯系免稅店客服進行溝通,但線上與線下客服相互推諉。
提醒:消費者在離島提貨時應對商品進行現場驗貨,確保完好無損后再予以簽收,若發現問題應及時聯系免稅商家售后進行處理,并保留好相關證據和消費憑證。
網購免稅品先看政策
消費者:在某免稅店的微信小程序上購買了某品牌氣墊霜,規格為12g×2個,但實際到貨只有一個12g的氣墊霜。消費者認為商品的宣傳中沒有表述清楚,申請退貨退款,但免稅店遲遲不予辦理退款。
提醒:免稅品網購平臺有部分商品不支持“質量問題”以外的退換貨,特別是境外商品。消費者在網購免稅商品時應選擇正規渠道并全面了解商品的退換貨政策,要注意保留網購時的交易記錄、交易信息等憑據,以便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維權。
預付消費“步步當心”
消費者:在某連鎖超市購買了2張價值一千元的購物卡,到店后無法使用,與商家協商不予處理。
提醒:在預付消費時要盡量選擇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度高、經營狀況穩定的商家,理性選擇充值金額,以紙面合同、微信等方式留存合同內容,索取并保留消費憑證。發現經營情況異常時,可及時撥打12315或12345熱線舉報;如果商家突然結業且無法聯系,涉嫌詐騙的,可向公安部門報案。
購買海鮮謹防“調包”
消費者:花費1300元在某海鮮市場購買海鮮,商家涉嫌缺斤少兩,且賣出的海鮮產品以次充好。
提醒:消費者挑選海鮮類產品時,首先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自行挑選海鮮,并在市場提供的公平秤過秤。若遇到商家調包產品或缺斤少兩,要保留消費憑證等證據,及時聯系商家維權。如發現經營者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時,可撥打12315或12345熱線投訴舉報。
食品消費注意保留憑證
消費者:在某月餅品牌商處購買到發霉的商品,要求商家退款,但商家表示只能更換指定款月餅,不予退款。
提醒:在購買月餅時,要查看月餅外觀是否異樣,也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裝,包裝上必須標注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成分等相關信息,一定要注意保留好購物憑證、商品實物等相關證據。
注意查看預制菜信息
消費者:某超市熟食區銷售的白切雞和豉油雞,是加熱后即可食用的預制菜,員工并未向消費者告知該情況,且部分熟食存在有效期標簽到期后撕下,重新更換標簽繼續售賣的情況。
提醒: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向消費者虛假告知或隱瞞使用預制菜的真相情況,同時還要加強對預制菜的進貨渠道管理,如實記錄預制菜原料的相關信息,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遭遇缺斤少兩要積極維權
消費者:在某商家購買了價格192元的牛肉干后發現重量不足,認為商家故意缺斤少兩,要求退貨。但商家態度強硬拒絕退貨,要求消費者選購其他商品補差價。
提醒:購物時要查看商家使用的秤是否按規定進行檢定,并現場稱重,有條件的,要在公平秤或鄰近商家的秤上進行復秤。如果遇到缺斤少兩的情況,要保留好購物證據和商品實物等證據,積極維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