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海口灣6號驛站項目——“天空之山”,于3月25日正式揭幕。通過打造優質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因地制宜設置多樣化公共服務設施,“天空之山”彰顯了海口文化魅力和歷史底蘊,提升城市規劃與建設品質,還海還岸還景于民,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海口規劃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設施,這些項目不僅完善了城市功能,還成為對外展示的一張靚麗名片,透射出魅力海口新時代的風貌,以鮮明獨特的符號形象,加強與市民游客的情感連接及文化認同。
可以說,文化地標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在宣傳城市形象等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強大流量效應,例如,北姆堆公園、特色文化商業步行街、外灘音樂餐吧、世紀公園等,這些文化地標不僅提升了城市人文內涵和知名度,還帶動和輻射了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成為濱海椰城的名片和形象。
文化地標,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文化地標正是憑借獨特造型、豐富寓意、地域特色等,喚醒了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北姆堆公園,是開墾荒地的印記,是美好露營生活追求的向往;特色文化商業步行街,是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的相得益彰,是公共服務與城市魅力的集中體現......人與自然的渾然天成,對本土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從而賦予文化地標更深層次的文化魅力,獲得地方民眾的文化認可及情感認同。無論是瓊臺福地、水巷口等歷史文脈,還是世紀公園、外灘風情街等新潮業態,都滿足了市民游客親近自然、感受美好的精神文化需求,帶動了海口文旅產業的大步發展,繪就了一幅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文化地標,與人文自然相得益彰。“天空之山”項目整體采用一個波浪起伏的建筑造型,好似濱海之丘,靈動飄逸;又像海上浪花,唯美浪漫。對于文化地標而言,追求的不單是造型上的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可以承載公共服務的廣闊空間。“天空之山”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熱帶濱海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在室內布局了圖書館、咖啡廳、展覽區三個空間,形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體驗空間,市民游客在室內可以體驗到藝術書店、咖啡輕餐及零售快閃等新場景,帶給大眾更多的文藝氣息與生活思考;走出室外,漫步于夕陽之下,這一頭可以眺望到海天一色之美景,那一頭可以享受到“天空藝術節”帶來的文藝視聽盛宴,這不正是人與自然相擁的美好瞬間嗎?
文化地標,塑造魅力椰城新形象。海口,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區域,也是對標一流、打造最美景觀的引領者,文化地標在其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建設步伐的加快,文化地標需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功能,不斷推出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滿足市民游客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今后海口還應不斷推陳出新,爭取打造出更多像“天空之山”驛站這樣具有濱海特色和藝術性的優質城市公共空間,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休閑旅游消費新選擇,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塑造濱海旅游城市新形象。
今晚就是“天空之山”的啟幕儀式,相信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項目將為海口居民及游客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濱海文化生活,形成海口旅游新亮點和城市建設新名片,成為自貿港城市規劃、建筑與未來鏈接的典范。(陳麗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