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大山披綠,山花漸開。走進阜平縣駱駝灣村,一座座太行民居依坡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我們過上了好日子”8個紅色大字在朝陽下閃閃發光。
駱駝灣村和鄰近的顧家臺村地處太行山深處,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曾是阜平縣的特困村。2012年底,駱駝灣村貧困戶189戶447人,貧困發生率79.4%;顧家臺村貧困戶110戶270人,貧困發生率75%。“那時候住的是土坯房,窗戶都是用紙糊的,到處透風”,“十多年沒有新媳婦嫁進來”……一位村民回憶說。
改變,從2012年底開始。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黨的十八大后僅40多天,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的阜平縣,頂風踏雪走進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顧家臺村這兩個特困村。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訪真貧、謀脫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兩個特困村已今非昔比:從僅有一條年久破損的硬化路,到雙向6車道的國道公路連接線、旅游公路標準的通村路;從破舊低矮的土坯房,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新民居;從在貧瘠土地上靠天吃飯,到發展新產業,端牢鄉村旅游“新飯碗”……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底的950元、980元增長到2022年底的20057元、21117元,翻了20倍。兩村的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鄉親們的精神面貌自信昂揚。村莊里每天游人如織,慕名而來的游客來來往往,古老寂靜的山野煥發出新的活力。“九山半水半分田,石頭縫里難掙錢”窮困窘境一去不復返了,“黃土生金”在這里成為現實。
“現在生活好了,環境美了,日子越過越紅火,真想跟總書記嘮嘮村子里的變化。”在駱駝灣村“一號院”,房主顧寶青介紹自家老房子的新變化,深情講述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她家訪貧問苦嘮家常的情景,盼望著總書記再來看看。駱駝灣村、顧家臺村于2017年雙雙脫貧。總書記“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殷切囑托,已變為生動現實。
脫貧攻堅結出累累碩果,鄉村振興漸開燦爛新花。
當前,駱駝灣村、顧家臺村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上圖為脫貧前的駱駝灣村一戶民居(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下圖為脫貧后的駱駝灣村一處民宿(新華社記者 王曉/攝)。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駱駝灣村、顧家臺村依托好山好水,一起發展鄉村生態游,兩個村旅游資源共享、融合發展,不斷開發新項目、拓展新業態,把旅游康養產業做大做強,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駱駝灣村打造具有太行民居特色的民宿78套,2022年接待游客共計45萬人次,實現村集體收入106萬元。村里還提出了發展“時代紅 生態綠”主題旅游產業,“時代紅”旨在反映脫貧致富的山鄉巨變,“生態綠”則是親近自然的休閑康養。
“別看我今年74歲了,可我身體硬朗,還能掙兩份錢:白天在旅游公司上班,掙工資;晚上回到家料理自家農家院。托習近平總書記的福,村里的旅游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寬!人家都說我,老了老了,越活越精神了!”顧家臺村村民顧廷科笑著說。
駱駝灣村、顧家臺村興旺的不僅是旅游產業,還有特色產業。駱駝灣村以“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發展起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產業,有效拓展村民增收渠道。顧家臺村則充分利用閑置土地資源,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綠色產業,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97萬元。“下一步,顧家臺村將在旅游、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等4大富民產業的基礎上,打造油牡丹種植基地,擴大種植規模,形成集觀賞、油用、藥用、飲用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同時與種植產業、旅游產業相結合,打造親子樂園項目。”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介紹道。
在顧家臺村東頭的箱包廠里,“噠噠”的縫紉機聲此起彼伏,一個個箱包在村民們手中快速成型。“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一年能掙三萬多元,好得很!”感嘆著好日子,顧家臺村村民馬大姐熟練地操作著機器。這個箱包廠于2015年引進顧家臺村,為村民提供就業致富機會。
人才是鄉村振興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鄉村振興的各方面都需要有人來實施,更需要人才來創新發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伴隨著家鄉的巨變,村里的年輕人也紛紛鳳鳥歸巢。在顧家臺村,先后有38名年輕人從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回村創業就業。一位在北京打工的90后,回村后與幾個之前在北京干餐飲業的小伙伴合伙辦起“啤酒花園”;一位從天津打工歸來的90后,選擇經營鄉村民宿;幾個同村的年輕“網紅”,在網上售賣本地農產品……這群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為村子發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動力。“讓年輕人愿意回、留得住,就得發展好村里的產業,鼓勵、支持年輕人回村創業,讓他們回村后有用武之地,留得下、干得好、有前途。”顧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談到。
圖為脫貧前后的顧家臺村村貌。人民圖片 羅大慶/攝
駱駝灣村年輕人回鄉創業的故事同樣精彩。駱駝灣村留守村民的平均年齡曾一度達到60多歲,村里除了逢年過節,幾乎看不到多少人,“有時找個說話的人都難”。如今,一對夫婦回鄉經營民宿,生意越做越好,旺季時更是忙得腳不沾地,他們笑稱這是“幸福奮斗忙”……這片紅色土地上躍動著越來越多青春的身影。
鄉村人氣日旺的背后,是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支持,是村黨支部的扎實工作。駱駝灣村黨支部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定期開會分享駱駝灣發展現狀,鼓勵大家回鄉發展。每到中秋節、春節等務工人員返鄉高峰,村黨支部還組織召開外地務工人員回村建設懇談會,與大家談想法、話發展。村黨支部正是在率先垂范中引導發展,在做通工作中解決難題,在積極作為中推動振興。
2015年,駱駝灣村啟動住房改造提升計劃。一開始,村民的反應并不積極。“干部干部,就得先干一步。”駱駝灣村黨支部決定由黨員干部帶動家人率先拆建。通自來水、安裝地暖,還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不到一年,第一批新房建成,村民紛紛前來參觀。看得見、摸得著的新生活就在眼前,不少村民有了信心,紛紛主動提出拆建。2018年5月,全村民居改造全部完工。新房建成,道路、綠化等公共設施也及時跟上,生態環境逐步美起來。
“我們經常挨家挨戶做溝通,講政策。最多的一次,我給一個鄉親做了20多次思想工作。”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的話里沒有奔波的辛酸,只有干實事、干成事的自豪。他深知,鄉親們思想上的“結”疏通了,通往鄉村振興的路也就更暢通了。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一扁牌擺在駝灣村村委會十分顯目的位置。
抓黨建、促脫貧、謀發展、聚民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駱駝灣、顧家臺兩村的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后,繼續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加速奔跑著。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一線的黨代表,參加黨的二十大,能在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我深受鼓舞和激勵,倍感自己肩上的擔子變重了,但發展的思路也越來越寬了!”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說。
2021年4月,顧家臺村黨支部完成換屆,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只有35歲,有4個班子成員是“80后”、“90后”和“00后”。“駱駝灣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6歲”。“年輕”的黨支部成為小山村發展的強勁引擎,帶動能力越來越強。
離開已是正午,車窗外的各色山花含苞欲放,更加鮮亮。看著駱駝灣村、顧家臺村一派景美人和業正旺的景象,我們堅信,村民們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