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態能人”年慧云深耕鄉村25年
助力荒漠變濕地,山溝成田園
昌江王下鄉洪水村民宿。(受訪者供圖)
2023年3月初,昌江海尾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了海南省級驗收,后續將按程序向國家林草局申請驗收。這里有著迷人的風景,是海南難得的濱海淡水沼澤濕地。多年來,海尾濕地保護與修復、科研、宣傳宣教設施不斷完善,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珍稀鳥類也頻頻光顧。但鮮為人知的是,與棋子灣一樣,這里也曾是一片荒漠,而把它變成如今滿目蔥綠潤澤的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離不開海南省林業局,昌江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同樣也離不開一位不計成本投入的民營女企業家,她就是年慧云。
初識海尾濕地
她就意識到這里“大有可為”
年慧云出生在云南麗江,納西族,但她與海南有著奇妙的不解之緣。1986年,年慧云畢業于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優異的成績與工作能力,使她備受時任校領導的重視和信任,她因此順理成章地得以留校任職。她是學校重點培養的政工干部,1992年就獲評海南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次年又當選共青團十三大代表。如果按照這條人生軌跡,年慧云或許會一直在三尺講臺上度過,成為一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但尋求挑戰的性格,驅使著這位當年還很年輕的納西族姑娘選擇另一條路。
在送走了自己帶過的畢業生后,年慧云來到了??谛虏簫u,從一名公司辦公室文員到新埠島開發建設總公司副總經理,才華橫溢的她很快就從教育界的骨干變成了商界新星。1998年,年慧云以不到30歲的年齡,出任了??诘谝患抑型夂献髌髽I——新世界康居公司的中方代表和副總經理。也正是在這一年,年慧云與昌江海尾濕地有了最初的聯系。
1998年,幾個投資人到昌江考察造林項目,年慧云是其中一位。
當時的海尾濕地主要是次生林,土地也有荒漠化、鹽堿化趨勢。與其說是濕地,不如說是一片有水塘的撂荒地。
“一般的投資人可能會覺得這地方不行,但我是學農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在我看來,海尾濕地當時最大的問題是缺水,缺設施,如果有投資、有設施,那無論生態修復還是開發建設都是大有可為的?!蹦昊墼苹貞浾f。
幾個投資人開始在昌江租地,開始“林瓜套種”的試驗。一邊種西瓜,一邊間種海防林,用西瓜的產出填補植樹造林的開銷,不僅不虧錢,甚至還有一些收益,這被當時公司和業內同事們戲稱為“農業房地產”。在這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下,僅僅2年后,濕地環境就有了大為改觀的修復趨勢。而這片長約46公里的海防林,也被譽為“全島不斷帶最美海防林”。2008年,全省海防林現場會在濕地公園林下召開。
不計成本進行生態修復
只為眼前這片綠
今天的海尾濕地,很難讓人聯想到初創時的場景。
“說最早的海尾濕地只是荒漠和水塘,并不是夸張,而是對事實的描述。最早幾年,濕地的水位低,也幾乎沒有自我調節能力??梢哉f現在的濕地幾乎就是人工造出來的?!蹦昊墼苹貞浀?,海尾濕地最早的修復工作,可以說完全出于以年慧云為代表的幾位企業家的個人情懷。沒有規劃,沒有建設用地,也完全看不到收益回報,就純粹是把其他項目的收益,無條件地投入這個“無底洞”中。
“保護和開發本身就存在天然矛盾。我們20多年來從沒考慮要靠濕地快速掙錢,這才能有現在的修復成果。這就是很單純的對自然環境的一種責任心。你知道么,現在我們公司名字叫‘海南西岸鄉村莊園俱樂部有限公司’,理念是‘綠色、和諧、發展’。但項目開始前,這公司叫墾殖發展公司。從這個名字的變化,就能夠看出我們的想法了。”年慧云說,正是這家最初的“墾殖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里,累計投入了4億元,幾乎不計成本地進行海尾片區的濕地生態修復。
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修復了生態,也帶動了周邊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提升了文明層次與人與自然的和諧模式。在年慧云委托的專業文旅團隊規劃下,濕地公園中修建的民宿,原汁原味地融入了當地生態環境,被譽為從大自然長出來的房子。2018年,海尾濕地民宿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國鄉村示范民宿》,這也是海南唯一入選的案例。
現在的海尾濕地,已累計接待旅游、參觀、考察達60萬人次,游學1000人次。年慧云的公司進行各類生態公益活動50次以上,贊助大學生、貧困戶金額500萬元以上,贊助村委會、各類活動300萬元以上。
走進大山
她要帶著鄉民一起踏上振興路
王下鄉位于昌江黎族自治縣東南部,地處霸王嶺腹地,是昌江最偏遠的山區,現有人口3358人。2018年,王下鄉被列入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得益于海尾濕地打出的名聲,昌江在謀劃王下鄉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時,首先就想到了年慧云。而年慧云也再次不負所托,把運營實踐深入到這個昌江最偏遠的山區。
面對這個分量十足的政府信任,年慧云整合了集農業科學家、文化專家、旅游專家、民俗專家、策劃、規劃設計團隊,用自己學農、熟悉規劃土地政策、有文旅開發經驗的經歷,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發展策略。首先以“政府+基層黨組織+村集體合作社+企業+科研院所+村民”的合作模式,與王下鄉村集體合作社合作,以保底加分成的方式,確保村民的基本利益;接著由企業與村民分別合作,找出適合王下鄉的農業產業,種養結合,打造產業基礎,并扶持手工作坊、農家樂、鄉村民宿的發展,擴大村民就業、增收,讓村民吃上旅游飯;同時引進國內知名的文旅IP,培育王下鄉文旅產業,讓王下鄉良好的生態環境,純美的黎族文化,創造出獨特的、屬于王下鄉的旅游產品。
概括說,就是“政府完善基礎設施,公司培育商業業態”的開發模式,在開發中既培育市場,也培育當地老百姓。
“我對大山很有感情。要帶領山里人致富,改變觀念,絕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態度,而要靠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經常跟村民說,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是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引領我來王下,而你們才是王下的主人,我們企業只是助力。”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年慧云給公司的員工提出了工作要求——跟這個項目有關的人員,至少有一半時間要住在村里,去和村民打成一片。這個要求,同樣適用于她本人?!拔腋考颐繎舳际?,現在我走到山里,隨便哪家,都能去蹭頓飯,他們都會熱情招呼我,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我。我回到王下感覺很踏實。”年慧云說。
經營開發方面,年慧云主張讓利。在王下鄉,凡是她開辦的民宿、驛站一般只提供早餐和下午茶,正餐則推薦游客前往當地村民開辦的農家樂。目前,在年慧云的帶動下,王下鄉已經發展了九個農家樂、民宿,帶動就業50余人。近年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變少了,在家里幫忙的變多了。王下鄉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旅模式。
作為別人眼里的成功企業家,年慧云始終秉承“綠色、和諧、發展”的理念。在她看來,只要企業家能充分尊重當地的人文、風俗,跟村民和諧共處,讓村民了解項目的愿景,親身參與進來,就能真正帶動大家一同踏上致富路。
“做事并非到終點才有結果和樂趣,著眼于當下是一種態度,這是堅持而不是消極?!蹦昊墼坪退膱F隊,一群有視野、有想法、有使命感的投資經營者,仍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斷探索前行。而年慧云的成功,也為昌江乃至海南成千上萬個普通鄉村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與持續可行的樣板指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