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創牛角鼎 奏響民族樂
3月27日,在博鰲東嶼島文化公園的“海上生明月”文化市集上,海南黎族器樂傳承人卓耀偉手持自創樂器牛角鼎演出。特派記者 蘇弼坤 攝
牛角黝黑發亮,樂聲低沉有力。3月28日,在博鰲東嶼島文化公園的“海上生明月”文化市集上,海南黎族器樂傳承人卓耀偉手持自創樂器牛角鼎,與海南非遺器樂鼻簫、哩咧和灼吧合奏,吹響了本土樂曲《山蘭情》。
“這把牛角鼎歷經12年,并獲得了發明專利,是實實在在的‘萬里挑一’。”一曲奏罷,卓耀偉低頭溫柔地撫摸著牛角鼎說,他曾看到老人用牛角當作號角使用,這令他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牛角能不能制成樂器?于是,他大量收集旁人丟棄的牛角,開始嘗試在牛角上鉆孔洞,調試音階,前前后后制作了1萬多副,終于制成了如今的牛角鼎。
卓耀偉手中的牛角鼎由2只牛角拼合而成,形狀宛似彎月,底部還設置了底托。牛角一面設有2個孔,另一面有6個孔,牛角兩側還分別設有1個聲孔。
“最初鉆了兩三個孔洞,只能吹出5、6、7幾個簡單的音階。后來,我就增加了一個個孔洞,又擴寬孔洞距離、調整孔洞大小,才成功制出了具有全副音階、可以吹奏完整樂曲的牛角鼎。”卓耀偉說,在牛角鼎制作期間,他累計發表了12篇相關論文,并最終取得了牛角鼎的發明專利,“我想用獨一無二的牛角鼎,奏響民族音樂的自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