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陌上生春草,歲歲清明思故人。連日來,海口各大祭掃場所迎來一批又一批緬懷先人的市民。“守墓人”也成為了此期間最忙碌的人。清明前夕,海口網記者來到顏春嶺安樂園,走近守墓人的生活。
張再興正在墓區內忙碌著。邵陽 攝
4月1日,顏春嶺墓區迎來祭掃小高峰,前來掃墓祭祖的市民絡繹不絕,他們大多手捧鮮花、水果,綠色清明氛圍濃厚。張再興是顏春嶺安樂園的一名工作人員,清晨6時,他便已出發來到墓區,像往常一樣,穿行于層層疊疊的墓群,開始一天的工作。
密密麻麻的墓碑,從山腳延綿至山腰中的密林。張再興停好電動車,弓著腰拿起掃帚,開始打掃落葉,清理垃圾。安保巡邏、維持秩序、代客祭掃……這些活計張再興無一不熟悉,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干了個遍。從業20多年,終日與墓穴為伍,多數人想想就會毛骨悚然,但他卻日復一日默默守護著逝者的安寧。
“害怕嗎?”這是張再興最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沒有那么可怕,我早就習慣了,這就跟我們自己的親人是一樣的。”“守墓人”這份工作雖然聽上去很冰冷,但張再興內心卻是溫暖的,“換位思考,誰家里都會有老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清明節有很多人因為在外務工無法來到現場祭掃,我們就是代替他們傳遞思念的人。”張再興的老家在湖北,雖然在節日里不能陪伴自己的家人,但他卻盡心盡職,用心用情傳遞著一份份哀思,默默守護這一方安寧。
張再興開啟一天的工作。邵陽 攝
“清明前是我們墓區最忙的一段時間。”在守護逝者安寧之余,張再興同時為倡導文明祭祀做著瑣碎繁雜的工作,見證著祭祀方式的變遷,“以前都是大包小包祭祀品,有時還會有市民焚燒紙錢,現在大家的文明意識更濃了,大多是一束鮮花,更加綠色、更加‘清明’。”張再興說,他能明顯地感受到,殯葬移風易俗帶來的新風尚日漸被人們所接受。
“愿您在天堂安好,親友們將永遠思念您……”當天11時許,張再興忙碌的身影從未停歇過半刻,收到有市民需要“代客祭掃”的需求后,他再次來到一排排綠植遮掩著的墓碑前,仔細地打掃墓前落葉、擦拭墓碑、把墓碑上的銘文一筆一劃地描紅填墨,代替不能來到現場的市民緬懷先人,讓更多親人對逝者的思念如期抵達。
記者盧海浪 邵陽
(海口網4月1日訊)
(點擊查看清明專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