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交至,天地清明。4月5日,清明節,海口市殯儀館迎來了一波祭掃高峰,骨灰管理員趙子璇忙得不可開交,甚至和記者搭上幾句話都不容易。她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這里工作。
作為海口市殯儀館懷親樓的一名骨灰管理員,懷親樓一層二層的骨灰寄存都是由趙子璇和她的兩名同事負責。趙子璇介紹,清明期間,她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家屬提供的辦理火化發票的內容和寄存時間,帶領家屬去不同的寄存房間和寄存格位。
趙子璇帶領家屬去不同的骨灰寄存格位。 袁玉龍 攝
當逝者的骨灰取出后,家屬就會到骨灰堂認領。家屬自行選擇骨灰盒之后,趙子璇就要按照家屬先前選好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將骨灰放進去。此外,她們還要做好懷親樓的保潔工作。一到祭掃高峰期,他們常常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骨灰盒存與放的每一個細節,在趙子璇看來都是嚴肅而又恭敬的。“骨灰盒寄托著家屬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弄錯了,可能會給他們造成傷害,我們的內心也會不安。”趙子璇一邊為家屬登記,一邊解釋道。
鮮花寄哀思,文明過清明。隨著綠色祭祀的理念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鮮花取代紙錢祭祀。趙子璇表示,現在綠色清明、鮮花代紙錢的祭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家基本上都使用鮮花或仿真花等來祭拜先人。“雖然有個別市民會攜帶紙錢前來祭拜,但是我們會提醒和勸導市民將紙錢兌換成鮮花,再去祭祀已故的親人。”
趙子璇在替家屬“代客祭掃”。 袁玉龍 攝
骨灰管理員的工作單調、重復且繁瑣,但趙子璇和她的兩名同事干得都十分盡心盡力。據趙子璇介紹,整棟懷親樓的一層和二層的骨灰寄存工作都由她們負責,現骨灰寄存數量約4000盒。
每天與“死亡”近距離接觸,讓趙子璇對生命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同樣也加深了她對骨灰管理員這份職業的堅守,“人總會面臨生老病死的過程,各行各業都需要有人去做,從事骨灰管理員就是我的事業,我會一直干下去。”
記者韓俊元 實習生袁玉龍 攝影報道
(海口網4月5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