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一年時間里,五源河發現14個新物種,東寨港保護區新增10種鳥類……新“朋友”的到訪,凸顯出海口生態環境正在不斷改善。近年來,海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推動“禁塑”、垃圾分類、“六水共治”、裝配式建筑等工作開展,不斷鞏固擴大生態環境優勢,為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貢獻力量。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4·13”以來,海口鞏固擴大生態環境優勢,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綠滿椰城守初心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23-04-08 09:21

    一年時間里,五源河發現14個新物種,東寨港保護區新增10種鳥類……新“朋友”的到訪,凸顯出海口生態環境正在不斷改善。近年來,海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推動“禁塑”、垃圾分類、“六水共治”、裝配式建筑等工作開展,不斷鞏固擴大生態環境優勢,為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貢獻力量。

    航拍鏡頭下的海口灣空氣清新,景色旖旎,良好生態已成為海口一張亮麗名片。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鶴 攝

    生態環境走在前列

    綠水青山、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五年來,海口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守護好生態家底。

    藍天更清澈,空氣更新鮮。五年來,海口環境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全國重點城市前列。2022年,海口環境空氣質量多項指標創歷史佳績,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01,再創歷史新低;六項污染物中五項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PM2.5、PM10、NO2再創海口有監測記錄以來最低值,PM2.5同比下降1微克/立方米,達歷史最低水平。

    空氣清新的萬綠園,生態優美。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石中華 攝

    河流水質優,碧水入海流。2022年,海口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33處城鎮內河(湖)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歷史首次達到100%,全市4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9%以上。

    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近年來,海口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貢獻海口力量。

    棲息在金沙灣四路水塘附近的栗喉蜂虎 。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石中華 攝

    《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護小區》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2022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海南省首單藍碳生態產品交易落地海口,推動藍碳資源生態價值轉換實現新的突破;顏春嶺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進度超三分之一,未來將打造成生態公園及生態文明科普教育基地;《“三線一單”引領海口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案例成果入選生態環境部制度創新成果推廣清單,《海口市創新濕地保護管理模式》《海南省海口市在“火山石”上書寫鄉村振興“施茶樣板”》入選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的探索實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成果案例匯編》。

    一項項數據、一個個成果,都是海口走好生態發展道路的印記,助力海口鋪展更加美麗的生態畫卷。

    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一河碧水穿城過,兩岸美景入畫來。

    3月22日,第二屆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揭曉儀式在重慶舉辦,為全國11條入選“最美家鄉河”河流進行頒獎授牌。其中,海口美舍河是海南唯一入選的河流。

    經過生態修復,江東濱海公園成為運動愛好者打卡地。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康登淋 攝

    這份榮譽,是海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個生動注腳。5年來,海口始終堅持生態立市,先后從美舍河、東西湖、大同溝、五源河、紅城湖等內河(湖)入手,為老百姓打造了一個個優美的濕地公園。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灣長制”,在水體治理、濕地保護修復等方面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新朋友”不斷出現。2022年,五源河共發現14個物種新紀錄,其中包括4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1個海南新紀錄。

    天藍、水清、岸綠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蘇弼坤 攝

    紅樹林及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2018年以來,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造紅樹林3333畝,修復現有紅樹林4783畝,通過大力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促使東寨港保護區生態環境顯著提升。2022年,東寨港保護區共監測到10種鳥類新紀錄,保護區鳥類物種數增至229種。

    “六水共治”工作不斷推進。2022年,海口禁養區海水養殖完成清退,濱江西等6座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補齊主城區污水處理缺口。全市33個城鎮內河湖水質監測斷面100%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9%以上。入選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

    志愿者清理生態塘內的水浮蓮。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石中華 攝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2022年,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到期任務全部完成。土地利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專項整治整改率分別達100%和98.7%。加快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

    綠色轉型步伐加快

    4月的椰城,生機勃勃。在三江灣濕地,近2000畝的紅樹幼苗吐著新葉,讓周邊的灘涂沁滿綠意。旁邊工地上,大型挖土機正忙著平整土地,將一個個魚塘填平。據介紹,作為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將退養還灘2680畝,種植紅樹林1600畝。

    少先隊員在江東濱海公園義務植樹。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俊其 攝

    昔日養殖魚塘泛濫的三江灣濕地,變成綠意盎然的紅樹林濕地。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三江灣濕地聯合科研院所共同開發紅樹林的碳匯交易。據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負責人韓雷介紹,“去年8月,第一筆5年的交易量是3000噸。通過種植紅樹,預計未來40年產生9萬噸的碳匯量。”

    三江灣紅樹林變“金樹林”,成為全省首單藍碳生態產品交易,海口“兩山”轉化路徑不斷拓寬。

    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寨港紅樹林觀測塔和科普棧道加快建設,5月1日將對外開放。屆時,市民游客可漫步海上棧道,登上觀測塔,賞紅樹林美景。“海口綠”不僅讓人們陶醉其中,更能變成金山銀山,助力鄉村振興。

    位于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的新舊溝濕地風景如畫 。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康登淋 攝

    5年來,海口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一份份亮眼“綠色成績單”生成:

    禁塑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禁塑”以來,全市農貿市場全生物降解袋累計采購量突破6871萬個,僅2022年集中采購量達5500萬個,全生物降解材料產品計劃產能達6.9萬噸。此外,海口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綠色出行蔚然成風。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1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有率達10.79%,高出全國6個百分點。

    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2022年,海口建設改造1500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亭),完成6個鄉鎮標準示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消博會場館配置2座標準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在全市21個街道和22個鎮完成創建生活垃圾分類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示范樣板。

    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2022年,海口推廣裝配式建筑877萬平方米,覆蓋84%以上的新建項目。

    ……

    椰城江河展新顏,清流碧水潤民生。過去5年,海口以生態為主題,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 ,蜿蜒河道與農田交錯相融 。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石中華 攝

    數據見證這5年

    空氣質量

    2022年,海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01,較2021年下降0.07,再創歷史新低;五項空氣污染物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城鄉環境

    截至2022年底,海口實現城鄉環衛PPP一體化管理,主城區機械化清掃率由17%提升到92.3%,全市農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點覆蓋率達到100%。

    城市綠地

    截至2022年底,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為836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3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

    植樹造林

    2018-2022年,海口市林業局完成造林綠化面積97470.3畝。

    濕地保護

    獲評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創建11所濕地學校。開展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公益保護地項目,帶動1300萬用戶參與能量兌換。注冊7個濕地商標。

    關鍵詞

    藍天保衛戰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海口相繼出臺《海口市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海口市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工作實施方案》等方案,發起一系列行動措施。2022年,海口環境空氣質量多項指標創歷史佳績,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01,較2021年下降0.07,再創歷史新低。

    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建設是固體廢物領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創新舉措,2022年4月,海口市成為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城市之一,并印發具有自由貿易港區位特點的《海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

    六水共治

    2022年,海南“六水共治”攻堅戰打響,計劃兩年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三年剿滅劣Ⅴ類水體,五年省控國控斷面全部達標。為打好“六水共治”攻堅戰,海口已謀劃整合“六水共治”項目36大類189個子項,涉及總投資402.66億元。

    國際濕地城市

    2018年10月25日,在《國際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海口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海口擁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12.7%,濕地保護率達到55.53%。目前,海口有2個國家濕地公園,5個省級濕地公園,45個濕地保護小區。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 [編輯:陳德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