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設立的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貧窮還是富裕、患病還是健康等,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共同保護知識產權。
閱讀,不僅能慰藉心靈、充實大腦,還能豐盈思想、助益工作。閱讀的過程,也不僅僅是知識獲取的過程,更是關乎一個人的精神趣味。固然,書籍本身是有分量的,但是書的分量絕不僅是紙張的厚薄、墨色的濃淡,它更體現在內容的深淺,以及知識的趣味。
在物質富裕、娛樂文化高度繁榮的今天,我們為何還要讀書?因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蓄著國人的智慧品格和坦蕩胸懷,凝聚著華夏民族自強不息、不懈奮斗的澎湃動力,也彰顯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榮光,這些都能在書籍中一一體現。無論是詩詞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能讓我們沿著時代的脈絡,去觸摸歷史脈搏,感受崢嶸歲月,激蕩愛國情懷。所以說,一個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民族,必定是愛讀書、愛學習的,華夏文明的延續需要后代子孫將閱讀作為“學習的武器”,用它來武裝我們的頭腦,振興我們的民族。
回歸當下,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國民閱讀的多項指標均有提升: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0本,高于2020年的3.29本。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1.6%,較2020年提升了0.3個百分點;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9.7%,較2020年增長了0.2個百分點。
數據的增幅是零星微弱的,但是這看似“微小”的提升,背后是我國正努力推進全民閱讀社會的建立。盡管數據看似不大,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增長0.1個百分點都意味著整體增長量在增加。與此同時,也有人表示擔憂,在數字化閱讀、零星化時間的背景下,人們的閱讀是否缺乏深度?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書籍,還是數字化設備,本質上都是知識的載體,信息獲取的途徑。就好比歌唱表演中的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只有質量的好壞之分,而非唱法本身的優劣。人們喜歡閱讀紙質書,翻動書頁,感受書香氣息,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但是也不能否認數字閱讀的價值。
在互聯網浪潮大背景下,數字化閱讀是大勢所趨。因此數字閱讀要充分發揮優勢,“數字”本質就是讓閱讀更便利,隨時隨地、更快地獲取資訊、接受信息。數字閱讀的基礎是互聯網信息技術,要持續優化體驗,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5G等新興技術,為讀者提供多維度視角,打造更優質的閱讀體驗,以此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數字閱讀要努力改進缺陷,當前市場存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情況,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數字閱讀要加快提升質量,樹立“精品化”理念,為讀者提供高品質的數字讀物,同時也要加強對數字閱讀物版權的保護,凈化行業市場空間;數字閱讀要揚長避短,作為前沿的生產工具,數字閱讀在生產、傳播、推廣等過程中,要與傳統閱讀的互補互促,更為注重打造“深度閱讀”體驗,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尤其是APP生產環節,培養更多優質寫手,批量產出高質量讀物,從而摘掉“淺閱讀”的標簽,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閱讀營養。
在構建全民閱讀社會的今天,深度閱讀不在于讀了多少本書,而是通過閱讀是否培養出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傳統閱讀,還是數字閱讀,都愿你我能捧起書籍,認真閱讀,勤于思考,加固我們的知識儲備,涵養我們的趣味情操。(陳麗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