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儋州灣黑臉琵鷺護鳥人:有我守護,你安心換裝
春天到了,頸部長出金黃色羽毛的黑臉琵鷺。 陳正平 攝
越冬初期的黑臉琵鷺,頸部為白色羽毛。陳正平 攝
為了迎接一年中的重要時刻,在海南儋州灣越冬的黑臉琵鷺,陸續換上了新裝——頸部和前胸長出金黃色的羽毛,有一條寬的黃色頸環,特別是頭后枕部有長而呈發絲狀的金黃色冠羽。
4月25日下午,儋州灣濕地護鳥隊隊長陳正平徒步巡查濕地間隙,拿出隨身攜帶的相機,翻閱著不久前剛拍下的黑臉琵鷺照片,開心地向海南日報記者分享他的發現。
看過陳正平拍的黑臉琵鷺照片后,海南省鳥類記錄中心主任李飛會心一笑,他說,“這些金黃色羽毛是繁殖羽,是黑臉琵鷺進入繁殖期的前兆,它們用這種漂亮的羽毛來吸引異性。”
“通俗地說,這只黑臉琵鷺鳥兒可以盡情找對象,去‘生兒育女’了。”李飛進一步說道,“長出這種繁殖羽,說明黑臉琵鷺有三四歲了,達到性成熟狀態,邁入成年鳥的行列。也只有在繁殖期,才能看到黑臉琵鷺的羽毛由白漸漸變為黃色。”
通過陳正平提供的一張去年冬天拍的黑臉琵鷺圖,記者注意到,剛來儋州灣時,這些黑臉琵鷺頭后的冠羽比較短,前頸下部也是白色羽毛。
冬天休養生息,春天瀟灑換裝,黑臉琵鷺在儋州灣的安穩生活離不開一群護鳥人。
自從2018年儋州灣首次監測記錄發現黑臉琵鷺后,人們每年冬天都能在這里見到它們的身影。每次黑臉琵鷺來儋州灣越冬,一待得好幾個月,陳正平帶著濕地護鳥隊員們,一天也不歇著,始終走在觀鳥、護鳥路上。
護鳥隊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近5年來,陳正平等從小生活在濕地周邊的村民主動申請加入護鳥隊,從最初的幾個人到如今的20多人。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作為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它的生存狀況和區域生態環境情況息息相關。
可喜的是,隨著海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來儋州灣越冬的黑臉琵鷺一年比一年多。陳正平翻出一份鳥類歷年監測記錄備忘錄,一個個和黑臉琵鷺有關的年份和數字映入眼簾——2018年,19只;2019年,22只……越冬數量逐年增加,今年是60多只,是2018年的3倍多。今年,儋州灣越冬水鳥數量更是超1.2萬只,創歷史最高紀錄。
“今年10月到11月,它們將帶著新生的寶寶再次回到儋州灣。自從2018年儋州灣首次監測記錄發現黑臉琵鷺后,每年冬天都能在這里見到它們的身影。”陳正平盼望鳥兒們在接下來的旅途一路順風,跨越山海再相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