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臨空經濟區水系整治工程完成多個節點目標
施工“全天候”項目“加速跑”
全年無休、堅持24小時施工——這是海口臨空經濟區水系整治工程一期治理工程施工一標段的常態。目前該項目完成了多個重要節點任務,包括頂管工程3號工作井至2號接收井左線貫通、匯水井主體結構完工等。
5月4日,在海口臨空經濟區水系整治工程施工現場,工作人員在國內超大內徑管節中作業。 記者 孫士杰 攝
5月4日,記者來到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井上方的預制管節已經就緒,箱涵工程正在回填土方,匯水井已完成腳手架拆除。跟隨工作人員,記者下到3號工作井,近距離接觸國內超大內徑管節和頂管施工現場情況。
井下略顯潮濕,比地面上多了一份涼意。施工人員正在打孔、潤孔和澆筑漿套。中交一航局項目部黨支部書記陳旭東介紹,這是為了在頂管施工過程中減少管節和土層的摩擦。頂管過程中,復雜的地質條件給施工帶來了較大阻力。因為地下主要為砂土層與黏土層,二者粘稠,吸水性強,容易導致管節“抱死”難以移動,同時存在大量硬度極高的生物碎屑巖,極易損傷刀頭。
“為此,項目新增了6個千斤頂,并更換了全新的泵站。這是左線能夠成功突破的關鍵。”在3號工作井,項目總工程師谷占朋告訴記者,3號井一側的16個千斤頂與中繼間協同發力,為管節提供多重推力,以保障總長度接近600米的內部管節持續移動。最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歷時305天,于日前順利完成了左線貫通。
在離3號井不遠處的匯水井,目前已經完成了主體結構施工。項目部工程部部長王浩介紹,這里就是他們一標段項目的起點。之所以叫匯水井,是因為這里將匯集排洪上游和左右兩側水渠的來水,然后通過箱涵和頂管流往下游,直至排到南渡江。
匯水井附近存在大面積泥塘及樹林,工程車輛難以進入,淤泥厚度難以確認,給施工造成一定困難。項目部經理關文旭介紹,為解決這一難題,匯水井施工前期,項目部多次勘探,并組織專家研討,最終完成魚塘處圍堰及明渠遷改工作。
作為海南省“六水共治”重點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高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防洪排澇標準,減輕美蘭機場一期排溝的排洪壓力,保障美蘭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排洪安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