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參與節能減排 踐行綠色生產生活
除了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外,如何讓公眾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碳普惠是重要路徑。
海口市濱海大道路段正在行駛的純電動雙層觀光巴士專線。記者 石中華 攝
出租車司機在世紀公園充電站為新能源汽車充電。 記者 石中華 攝
不同于碳交易市場,碳普惠是自愿減排機制,目的是鼓勵公眾和企業自愿踐行綠色生活、生產方式,對為低碳社會創建作出貢獻的公眾和企業予以獎勵,利用市場配置的作用,達到公眾積極參與節能減排的目的。
“使用碳普惠應用積攢碳積分兌換獎勵,是公眾參與碳普惠的有效方式。”碳普惠政策制定參與者、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負責人鄔樂雅告訴記者,目前的碳普惠應用是1.0版本,未來還將創建更多低碳場景,拓寬公眾可參與的渠道。“我們希望把衣、食、住、行、游這幾方面的低碳場景都有序納入,社會公眾參與的低碳場景越多,獲得積分的渠道就越多,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就越高。”
作為有效實現碳中和的消費端減排機制,碳普惠機制最終目的是為達成“雙碳”目標助力。在海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楊小波看來,實現碳中和需要從公眾參與、企業節能增效、調整產業結構這三個層面入手。“通過推行碳普惠機制,倡導公眾踐行低碳生活;生產方面,政府要鼓勵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節能增效,發展低碳、綠色產業,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楊小波認為,海南要加強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保護與利用,通過保護好森林、發展生態旅游、生態種植產業等增加碳匯。
事實上,圍繞“雙碳”目標,海南正在探索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
今年4月9日,海南省首個茶葉碳標簽——薄沙牌“白沙綠茶”碳標簽正式發布。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曉晨解釋,薄沙牌“白沙綠茶”碳標簽設計中的“- 9.22kg CO2e/ kg”,表示1千克薄沙牌“白沙綠茶”全生命周期排放-9.22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負值表示吸收二氧化碳,體現碳匯價值。創建茶葉碳標簽,旨在以“碳”這門國際語言提升生態價值,助力茶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生態產品標識制度的有益嘗試和“兩山”轉化的具體創新實踐。
目前,碳普惠工作的重點仍在推廣和普及。“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海南碳普惠宣傳推廣工作,加快推動海南碳普惠應用普及到公眾低碳生活當中,積極引入商業資源,保障碳普惠機制市場化運行的可持續性。”海南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相關鏈接
《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提出
到2025年,初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與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碳排放強度得到合理控制,為實現碳達峰目標打牢基礎。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繼續下降。
到2030年,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潔能源島建設不斷深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至54%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