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首個大宗固廢處置示范項目在海口建成投產
日接收污泥250噸、建筑垃圾1000噸
日前,在位于海口市的全國首個大宗固廢處置示范項目現場,工作人員正通過控制機械臂搬運磚坯。記者 孫士杰 攝
污水處理后剩下的污泥,能有什么用處?處理制肥,但無法去除其中的重金屬物質;用作發電,但燃燒過后仍會留下10%的殘渣。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污泥實現循環利用且不產生污染和浪費?今年4月在海口投產的全國首個大宗固廢處置示范項目給出了答案。
該項目能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建筑垃圾以及土壤修復、生活垃圾掩埋腐殖土等原材料,生產成為優質生態新型燒結建材產品,且過程實現污染排放清潔化。這一項目的落成,不僅提升了海口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而且讓無廢城市更勝其名。
固體廢物“吃干榨凈”
制磚環保且結實
日前,記者來到一期項目車間,參觀污泥變身建筑材料的全過程。
由于污泥含水量大,無法直接燒制,所以制作工序的第一步,需要降低污泥含水量。在機械轟鳴的車間內,記者看到經過初步脫水的污泥,被送入干化爐和碳化爐進行無氧干化和碳化處理后,含水量由80%降為1%-3%。同時其中會形成碳渣,在后續制磚焙燒時,磚坯中的碳渣能夠同步燃燒,節省燒制所需能源。
據悉,經過碳化制成的磚塊強度更大更加結實。該項目負責人吳先孟介紹,根據國家相關標準,普通燒結磚塊要求強度標準值大于等于10MPa,而經過碳化燒制的磚塊能夠達到12MPa。“市場上大部分固廢處置僅經過干化處理就制磚,我們采用的無氧干化加碳化工藝是全國首創。”吳先孟說。
碳化處理后的污泥再經過72小時陳化,就可以送入制磚車間,進行擠壓成型、切割、焙燒,制成建筑用磚。“污泥、建筑垃圾等的成分與黏土類似,我們用廢物代替自然礦產制磚,可以說是‘吃干榨凈’。”看著污泥搖身一變成為紅彤彤的磚塊,吳先孟自豪地說道。
廢水廢氣“一網打盡”
廠區干凈且清新
車間外,工廠的末端環保處理設備引人注目。這也是該項目的第二個首創,即實現過程控制清潔化和末端處置無害化。
工廠雖處理污泥,但卻聞不到較強異味。吳先孟介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都采用內循環方式收集,再經過高溫燃燒、過濾、靜電除塵等工藝,經工廠煙氣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檢測達標后排放。污泥和建筑垃圾等原材料中壓榨出的廢水,由廢水回收處理裝置進行處理,并在制磚過程中循環利用。“生產過程不再增生廢棄物,真正做到變廢為寶。”吳先孟說。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一天能接收污泥250噸、建筑垃圾1000噸。后續隨著產量增大,接收量還會提升。吳先孟介紹,一期項目預計每年能夠處置60萬噸固體廢棄物,其中污泥8萬噸,年產磚塊2.36億塊。
海口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二期工程將于2024年底建成,全部建成后年處理固體廢物將達到120萬噸。“該項目能夠有效解決海口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問題,為海口無廢城市建設作出貢獻。”該負責人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