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希東(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多文明共同發展的文明演進史。中華民族連綿不斷的五千多年文明,為中華民族打下了維護大一統的人心根基,成為中華民族歷經千難萬險而不斷復興的精神支撐。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從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出發,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新課題。他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強大的文化感召力和精神動力。
當今中國已經是一個城市化水平超過60%的人口大國、經濟大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城市必將扮演中華文明承載者、行動者、建設者、展示者的重要角色。全面推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多元文明互鑒包容發展的偉大文明城市,也將成為我國各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重大任務。一個文明城市應該具備一定程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質文明主要指城市的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交通等方面的發展,而精神文明則體現為城市公共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提升。加快推動城市文明建設,需從五個方面重點采取行動:
一是全面實施城市活化更新戰略,加快建設歷史之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經久不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無數歷史文化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底氣。堪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主體的城市,要實施好文化導向的城市更新戰略,扎實做好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創新性活化利用。將歷史文化遺址改造為博物館、藝術展覽館等文化場所,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參觀體驗,高質量、高水平打造一批城市博物館、藝術館、文化宮等傳統文化高地;將歷史文化遺址、老舊廠房等打造成商業街區、藝術街區、文化街區、創新街區,營造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以文化發展促進經濟發展;通過宣傳推廣和城市規劃等方式,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歷史文化遺址的知名度和可持續發展性。在保護歷史文化遺址的同時,逐步修繕和更新設施,以更好地適應當代城市需求,力爭讓更多中華文明古都綻放出昔日的輝煌文明之光。
二是全面實施傳統演藝創新戰略,加快建設演藝之城。在人類文明發展中,以音樂會、戲劇、戲曲、歌舞等為主的演藝事業,既是重要的文明形態和載體,也是體現現代文明水準的重要觀測點。例如,維也納的音樂會、倫敦的戲劇、紐約的音樂劇、巴黎的時裝表演等,文化演藝是城市經濟發展、文明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程中,我國的城市除了大力發展現代交響樂、現代音樂會、現代歌舞、現代話劇等最新、最“潮”、最現代的演藝事業外,政府也要高度重視屬于中國文化的傳統戲曲、傳統曲藝等地方性、民族演藝事業的發展,要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促進戲曲專業發展,加大戲曲人才培養;規劃建設一批高水準的戲曲專業場館和表演場地,提高公眾對戲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學習和傳承戲曲文化,開拓戲曲文化旅游和文化衍生品等增加經濟效益和知名度,不斷擴大中華戲曲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三是實施哲學社會科學繁榮戰略,加快建設思想之城。我國的城市要把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穩步加大哲學社會科學的科研經費投入,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人才激勵成長機制和教育培養體系,支持人才自由創新和研究;要高水平建設一批世界知名、國際一流的大學、研究所、智庫機構、傳媒機構,尤其要扶持探究中華文明起源的歷史文集整理和“冷門絕學”,讓中華文明得以記錄、傳承和傳播;培育一批涵蓋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地理學、美學等多學科的思想大師,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向世界輸出有影響、有分量的思想觀點,講好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故事,提升中華文明的世界傳播力和影響力。
四是全面實施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加快建設引領之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網絡社會的演進表明,技術的發明創造和深度應用,是影響人類文明形態和水準的一個核心要素。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就是最好的例證。如今的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代表著未來文明發展的新形態、新趨向。我國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人才集中、科技優勢明顯的大城市、超大城市,要站在引領全球科技發展趨勢的使命和高度,聚焦人類發展之需、國家發展之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戰略布局一批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產業空間、研發策源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人才成長中心,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推動基礎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五是全面實施市民文明行動戰略,加快建設禮儀之城。人是文化的核心和載體,人的文明素養和文明行為是文化、文明的真正魅力所在。在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綜合實力強國的當下,全方位加強國民文明素養的培養提升,塑造與大國、大城地位相適應的“大國國民”“大城市民”,展現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內在的人文涵養和文明素質,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為此,城市建設需要下更大功夫,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持續推動市民修身行動,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中華美德流淌在每個人民的血液之中,體現在每個個體的自覺行動之中,以特有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質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魅力和能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