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今天,你吃粽子了嗎?臘肉還是紅豆,咸口還是蘸白糖?你知道嗎,在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粽子有著美麗的“近親”;在大洋彼岸的遠交,中國粽子還有著外形神似的“CP”。
中外粽子的“對話”,展現著文化相親、文明互鑒的魅力。這個端午節,全球多地舉辦各式活動,中外朋友一起品粽子、賽龍舟、觀舞龍、聽民樂,沉浸式體驗中國端午文化。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在湖南包“枕頭粽”念屈原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愛國詩人屈原曾在溆浦生活游歷并創作名篇。
在今天的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端午節可是個大日子,當地人有著過“雙端午”的習俗,節日氣氛濃郁,儀式感十足。人們會制作品嘗獨具特色的“枕頭粽”——外形酷似長條枕頭,以糯米配上五花肉、臘肉、蛋黃、紅豆等多種餡料。
在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當地村民在包“枕頭粽”。新華社發
“大塊頭”的粽子里包裹著悠久文化和美好心愿。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吃“枕頭粽”一是為了紀念屈原,二是親朋好友圍坐分享粽子,圖一個團團圓圓的好意頭。
在馬來西亞嘗粽子的“近親”
端午節臨近,馬來西亞華人忙著制作廣東粽、廣西粽、福建粽等各式美粽。除了保留傳統粽子的形態和原料,他們還添加了更多食材,衍生出極具當地特色的娘惹粽。娘惹粽又稱藍花粽,外表色澤鮮亮,有甜、咸、香、鮮等口味。
這是6月17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河河畔一家粽子鋪拍攝的初步加工好的娘惹粽。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當地華人告訴記者,包粽子是祖輩傳下來的端午節習俗,在包粽子、吃粽子的同時能令人懷念起故鄉的味道。
6月18日,一個女孩在馬來西亞馬六甲修剪粽子葉。當地舉行了游龍舟和裹粽子等活動。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在墨西哥尋粽子的“跨洋CP”
在墨西哥瓦哈卡州州府瓦哈卡市,記者走進一家塔瑪爾店。塔瑪爾是墨西哥傳統食物,通常以玉米面、腌制過的肉類為餡料,再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裹起來蒸烤。
“真好啊!中國和墨西哥有這樣相似的食物。”聽聞中國迎來端午節,塔瑪爾制作者卡門邀請記者一起品嘗塔瑪爾以解思鄉之情,“你們可以在瓦哈卡和我們一起吃塔瑪爾,我也想有機會去嘗嘗中國粽子。”
全球多地賽龍舟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節活動的重頭戲。全球多地舉辦龍舟比賽。
6月18日,人們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參加游龍舟活動。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在馬來西亞,10多艘龍舟暢游在馬六甲河上,鼓聲、口號聲此起彼伏。河兩岸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河畔廣場上,中馬“友誼之樹”枝繁葉茂。當地大學生尼克·納茲蘭告訴記者,他4年前就加入了學校龍舟社團,很喜歡這項源自中國的有趣運動,既能鍛煉身體,也有益于團隊協作。
6月21日,2023年國際皮劃艇聯合會龍舟世界杯在湖北省秭歸縣三峽大壩前水域徐家沖港灣開賽,來自美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贊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支隊伍參賽。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洋溢著中國文化特色的龍舟會在英國收獲越來越多的“粉絲”。在英格蘭大曼徹斯特地區,40支業余龍舟隊參與今年龍舟會,除了華僑華人、留學生和中資機構,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英國人,其中不乏鐘情龍舟多年的“老玩家”。英國龍舟競賽協會主席尼爾·皮克爾斯說:“龍舟賽體現出的團隊友誼獨一無二。”
6月18日,英國Amathus龍舟俱樂部選手在2023年全英中華端午龍舟會專業組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在丹麥哥本哈根,龍舟文化節已舉辦到第六屆。端午節龍舟賽從一個華僑華人的節日活動,逐漸發展成了促進國際交流的文化嘉年華。24支由多國龍舟愛好者混編而成的龍舟隊逐浪哥本哈根海港。
在活動現場,丹麥人耶斯珀告訴記者,“我覺得龍舟節是一個所有人都能參與的活動,充滿活力和色彩,能與大家分享歡樂真是太美好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