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是第36個國際禁毒日。眾所周知,毒品是人類社會的公害,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問題,不僅嚴重侵害人的身體健康、銷蝕人的意志、破壞家庭幸福,還嚴重消耗社會財富、毒化社會風氣、污染社會環境,極易誘發一系列犯罪活動,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因此,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爭就一日不能松懈。
經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禁毒形勢整體向好,連續多年保持涉毒違法犯罪下降、繳獲毒品總量下降、現有吸毒人數下降、新發現吸毒人數下降的良好態勢,進一步鞏固拓展了禁毒斗爭形勢穩中有進、整體向好的局面。
但近些年,演藝圈、娛樂圈吸毒事件屢屢爆出,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首先要明確,吸毒行為不僅是藝人的錯誤選擇,更是一種違法行為和社會問題。作為公眾人物,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畢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眾多人關注,若發生違法失德行為,都極有可能會使部分粉絲去盲目模仿,給社會輿論和價值導向產生負面影響。潔身自好理應是基本品質,一失足成千古恨,無論出于什么目的,都不應觸及毒品。
正如中新網評論道,“人也許真的可以改過自新,但絕不能作為藝人出現。藝人是公眾人物,需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成為榜樣;而涉毒是破壞社會法制與道德底線的行為,是‘零容忍’的存在,‘涉毒’與‘藝人’本就相悖,永不錄用涉毒藝人是底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吸毒行為害人害己。文明社會,無法容忍挑戰道德和法律的人,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平民百姓,作為觀眾,要避免被“飯圈文化”誤導及影響,對吸毒行為必須保持“零容忍”的態勢。
長期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堅持正確導向,不得邀請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參與制作廣播電視節目;暫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制作的電影、電視劇、各類廣播電視節目以及代言的廣告節目。對劣跡藝人的“亮劍”是一種正確態度,也是良好的開端,政府還應將“禁毒”舉措細化到更多規章制度中,出臺更為細密的法律法規嚴格約束藝人藝德,向屢教不改和嚴重違法者直接亮紅牌。(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