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持續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穩住就業“基本盤” 夯實民生“壓艙石”
2023年海口國家高新區企業用工招聘會現場,求職者和招聘單位工作人員溝通交流。記者 康登淋 攝
2023年海口市瓊山區“招工留才”活動暨“公共服務在市場”高校畢業生留瓊活動在海南工商職業學院舉辦。記者 蘇弼坤 攝
就業是民生之本,公共就業服務是促進就業供需匹配、實施就業幫扶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海口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通過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常態化提供企業用工服務、拓寬公共就業服務覆蓋面、高標準建設就業驛站(零工市場)等一系列舉措,全力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不斷推動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據市人社部門統計,今年截至6月26日,海口城鎮新增就業38419人,完成年度任務5.035萬人的76.3%,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其中,6月份新增就業11783人,已突破歷年單月新增就業人數最高值。
海南省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現場,求職者在接受職業指導。 記者 康登淋 攝
線上+線下 構建“立體”就業通道
“您好,請問想找什么類型的工作?我們幫您做個登記。”在位于嘉華路2號的海南就業驛站海口嘉華站,每當有求職者走進來咨詢,工作人員便會熱心幫助他們在用工需求庫中查找是否有匹配的崗位。
通過就業驛站的問需薦崗、精準幫扶,一位位求職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成功與理想的就業崗位對接。求職者陳璐正是其中一位。
“朋友聽說我在找工作,建議我可以到家附近的就業驛站試試。”5月中旬,陳璐到就業驛站登記求職意向后,很快就接到工作人員的電話,通知到企業面試,“現在我已正式入職,這份工作離家近,薪資也滿意,很感謝就業驛站工作人員的‘牽線搭橋’。”
陳璐的事例,正是海口高標準推進就業驛站建設,打通公共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生動縮影。自去年6月海口首家就業驛站——海南就業驛站海口瓊山站揭牌運營以來,各具特色的就業驛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推動著常態化、跟蹤式的公共就業服務不斷向鄉鎮、園區、街區、商圈延伸。
為促進公共就業服務提質增效,海口還制定就業驛站(零工市場)建設管理運維工作指引,進一步推動驛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25家就業驛站,海口將繼續高水平建設管理運維就業驛站,力爭在年底前實現全市鎮街就業驛站全覆蓋,幫助更多求職者實現“好就業、就好業”。
高效運行的就業驛站不僅在線下精準發力,也在線上提供著“觸屏可及”的服務。“海口經濟圈零工之家”線上就業服務平臺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依托就業驛站工作人員,為海口經濟圈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求職意向登記、崗位信息瀏覽及發布、邀請面試、政策宣傳等“一站式”服務。
“平臺可根據求職者簡歷及崗位需求中的關鍵字進行智能匹配,向企業和求職者精準推送信息,實現‘崗位找人’。”市人力資源開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就業驛站工作人員還將定期開展平臺數據分析,為有需要的求職者持續提供服務,助力就業供需高效匹配。
在位于海口市人力資源市場的洽談區,求職者與招聘企業工作人員溝通崗位信息。 記者 蘇弼坤 攝
服務常態化 用工就業“雙向奔赴”
在海口,日益健全完善的公共就業服務不僅多形式、多渠道全力促進勞動者就業,也是眾多用人單位招才納賢的好幫手。
一臺臺計算機前,人工智能訓練師們正全神貫注地進行數據整理、標記等工作,推進來自全國客戶的AI數據標注項目……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濱海大道招商局大廈的海口數字科技創新平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
據了解,百度智能云(海口)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于去年12月啟動過渡園區建設。作為海口數字科技創新平臺一期項目,基地建設需要招聘大量人才,但由于對海口招聘市場及相關政策缺乏了解,招工引才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
“市人社局了解情況后,迅速給予回應,并派出人社服務專員幫助我們。”海口數字科技創新平臺負責人何濤介紹,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平臺加強與高校的聯系及合作,在就業驛站登記用工需求,多次參與線下招聘會現場攬才,并于4月掛牌海口市就業見習基地,通過多種途徑豐富人才儲備。下一步,海口數字科技創新平臺將加快建設進度,大力吸納培育互聯網行業高端人才,力爭在7月底實現1000人以上的就業目標。
據了解,為做好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助力求職求才“雙向奔赴”,海口常態化開展企業用工服務,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設立人社服務專員制度,對重點項目企業招用工方面訴求24小時內予以回應、15個工作日內予以協調解決。
開展勞務協作是促進不同區域人力資源與崗位資源優勢互補,保障企業用工、促進充分就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6月上旬,海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簽訂勞務協作框架協議,將搭建兩地人力資源交流合作、勞務轉移輸出、職業技能培訓的就業互助平臺,促進區域間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無獨有偶,去年6月,海口與文昌、澄邁、定安、屯昌簽約,開展海口經濟圈勞務協作,攜手打造開放合作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簽約以來,海口經濟圈各市縣在技能提升、搭建崗位對接平臺及政策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持續開展跨區域協作,充分發揮區域人才集聚效應,為區域內合作發展提供新動力。
“瓊臺春風至 挑燈納賢士”海口市瓊山區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場招聘會在國興大道日月廣場舉辦。記者 蘇弼坤 攝
拓寬服務面 破解群眾“急難愁盼”
“你好,我想申領就業創業證。”“請出示您的身份證或社保卡……”日前,市民劉女士來到秀英區秀英街道辦事處申請辦理就業創業證,提交了簡單的材料后,工作人員現場受理、審核材料,通過海南省人社一體化平臺辦結后當場制證。
“現在辦事真是越來越方便快捷了。”拿到嶄新的就業創業證,劉女士不由得感嘆道:“以前我辦理靈活就業社保補貼,要到區里的政務大廳去辦。現在很多就業事項在家附近的街道辦事處就能辦,而且還能當場辦好,省時又省力。”
為拓寬公共就業服務覆蓋面,去年10月,海口通過對公共服務事項辦理層級及實施主體的調整優化,將部分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事項賦權鎮街受理審批,創新推行“一窗受理,全城通辦”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就近辦、多點辦、全市通辦。
據了解,目前海口已實現16個高頻就業服務事項在43個鎮街政務服務大廳全程標準化辦理,著力打造“一刻鐘服務圈”公共就業服務品牌,促進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多個就業服務事項可在海南政務服務網線上辦理,實現辦事“零跑動”。
“未來,公共就業服務會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將著力構建數智化服務生態,建設“好就業”公共就業大數據平臺,通過接入人社系統數據、政務系統數據、公共就業服務數據等,力爭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服務體系,根據勞動者的實際情況推送所需的公共就業服務。
同時,海口將持續推進線上線下雙驅動的靈活用工平臺建設,依托覆蓋全市的靈活用工線上平臺,建成“1+4+43+N”的線下靈活就業服務體系,即建設1個市級零工市場,4個區級零工市場,43個鎮(街)就業驛站和N個樣板社區就業服務點,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就業服務,為穩就業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撐。
在秀英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向市民介紹就業創業證辦理流程。 記者 孫士杰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