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逢下雨天,積水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才能消退,現在十多分鐘路面就干凈了。”7月6日,在位于濱海大道世貿大廈附近的一座報刊亭,老板黃勇對店門口完工不久的海港路北段(濱海大道至海邊)市政道路項目贊不絕口。今年5月以來,他發現,即便遇到大暴雨,門口的積水也會很快消退。
海口海港路與濱海大道交匯路口的積水點完成改造后,即便遇到暴雨,該處的積水也會很快消退。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長宇 攝
已完工項目排澇效果明顯
黃勇今年66歲,在此經營報刊亭5年有余。往年一下雨,他就發愁,因為店門口地勢低洼,總有積水,有時深至膝蓋,嚴重影響開門做生意。
濱海大道海口港段曾是積水“重災區”,逢雨必澇,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和過往車輛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民生痛點就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今年初,海口將改造主城區易澇積水點項目列為2023年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通過精準發力,著力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
海口輝邦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海大道海口港路段位置比較低,上游秀英大道等區域的雨水會匯聚到此,整個片區的排水壓力非常大,由于排水管道修建年代久遠,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該路段積水問題,海口啟動了海港路北段市政道路項目,在海港路與濱海大道交叉口處增設了一條長365米的排水管道,將上游排下來的雨水往海港路北側分流,有效緩解了濱海大道積水的問題。
今年5月,該項目完工,排澇效果立竿見影。
下半年再開工5個改造項目
記者了解到,海口地勢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從20米至50米逐漸下降至1米至5米,而海口多年平均高潮位為2.13米,最高可達3.64米。這就是說,高潮位時,海水幾乎與低洼路段持平,甚至高于路面標高,極易造成局部路段海水倒灌上路面的情況。
為了更好統籌污澇同治,海口水務部門聚焦老百姓關注的25個積水點,研究制定了內澇系統化治理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并逐步推動實施。據悉,今年上半年正在實施的積水點改造項目有7個,目前1個完工,6個在建,可解決海口港段、白龍南路瓊苑賓館段、廣場路(椰樹門段)、金龍路(龍華西路口段)、龍華路、義龍路等9處積水點排澇問題。
“今年下半年,海口還計劃開工5個積水點改造項目,包括義龍路片區及萬國西路積水點改造工程、濱海大道(比華利山莊處)積水點改造工程、丘海延長線金盛達段積水點項目、海南大學排水防澇及管網完善工程、龍華路(海醫門口段)積水點改造工程等,共可解決6處積水點問題。”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上述在建和準備開工的積水點改造,今年海口還將推進5個內澇項目改造前期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