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市民多種方式處理舊物
閑置物品在流通中重煥“新生”
家有閑置物品,該如何處理呢?置換、回收、換新、捐贈……這些都是海口市民會選擇的方式。記者走訪發現,在市民綠色共享、環保節約的舉措中,閑置物品變廢為寶,在流通中“活”了起來,重煥“新生”。
在海口白沙門環保教育站,老人志愿者正在將舊衣物等布料加工成環保袋。 記者 蘇弼坤 攝
A 回收交易 環保利用閑置物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人家中往往會閑置一些孩子的衣服、玩具、書籍等物品,留下用處不大,丟棄卻又可惜。這些物品如何處置呢?記者近日走訪了海口部分街道、小區發現,很多社會機構會在城市各處投放回收箱,方便市民投放閑置物品。
在龍舌路39-2號路邊,記者發現了兩個舊衣回收箱,箱體上注明可投放的物品包括衣服、鞋帽、箱包、床品等。“這個是環保公益項目,我們只需要將閑置的舊衣物投放在回收箱,定期就會有人員收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
除了線下回收箱,線上回收也是市民處理閑置物品的常見方法。“手機‘一鍵下單’,就會有快遞員上門回收。”菜鳥驛站海口綠地城駿園店負責人陶平介紹,在菜鳥APP的“回收廣場”頁面,綠色回收項目已有舊鞋、舊書、舊衣及快遞包裝等4項,單次回收重量只需在3公斤以上,就能預約快遞員上門攬收。
隨后,記者還登錄了支付寶平臺搜索“舊衣上門回收”,頁面顯示出“綠蜜蜂”“白鯨魚”等多家回收平臺,大多都提供舊衣回收、回收換新、書籍回收、手機回收等業務。市民在線預約、快遞員免費上門、稱重攬收,回收流程十分便捷。
除了舊物回收,閑置物品交易流轉也并不鮮見。記者瀏覽某知名二手交易平臺發現,在網友轉讓的商品中,閑置衣服、護膚品、彩妝等物品較為普遍,多數商品發布了照片并注明可同城交易或郵寄,有需求的網友留言咨詢即可。
“這些兒童玩具及兒童繪本放著占地方,扔掉又太浪費了。我最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它們發布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沒想到真的賣出去了好幾件。”市民吳虹表示,她之后還計劃整理出個人閑置衣服放到網上轉賣變現,或在二手交易市場“淘貨”,購買自己心儀的二手商品,節省開支,杜絕浪費。
B 舊物循環 變廢為寶傳遞愛心
海南省義工互助協會負責人杜江介紹,自2011年開始,他們就組織開展愛心衣物捐贈活動,將募捐到的愛心物品送給海口困難群眾等。“我們倡導大家將家庭閑置舊衣物進行愛心捐贈,實現舊物循環利用,營造人人參與愛心送溫暖、家家踐行低碳環保的氛圍。”杜江說。
“衣服送過來后,我們會清洗消毒干凈,整理后再轉贈給別人,站里常年都掛滿衣服。”海口白沙門環保教育站站長蔣付軍表示,他們還手工制作了很多衣架,用于晾曬站內的衣物,并貼心地寫上了紙條:“愛心衣物不要錢,需要者可拿走。”
“經常有市民將舊衣物送至環保教育站,志愿者可對送來的舊衣物進行二次利用,如一條碎花連衣裙,經過裁剪、設計、縫制,就可以被改成一款夏季斜挎布包。”該站志愿者王波告訴記者。
“每天也有一些人到站里來領衣服。看到有人來挑選衣服我都會主動避開,讓他們自己慢慢選。如果有些殘疾人需要幫助的話,我就會幫他們挑選和試穿。”蔣付軍告訴記者,現在到站里來領衣服的除了一些有困難的居民,也有附近工作的清潔工人等,這些看似無用的舊物被送到環保站,就有機會為需要它們的人繼續提供價值,在這一循環流轉中,愛心也隨之傳遞了下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