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聚焦海南美景,到關注海南故事
“首先要讓海南人喜歡,這是海南電影發展的根本”
隨著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海南的電影制作愈發活躍。一方面,來瓊取景拍攝的劇組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海南本省團隊出品,或是與省外團隊合拍的優秀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
海南本土影視企業——三亞赫迪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精蓉有著濃郁的海南電影情懷,在她參與制作的電影里,挑檳榔叫賣的阿婆、淳樸善良的黎家漢子、“老爸茶”里的茶客等,這些獨具海南特色的人物都可以成為主角。多部影片中運用的黎族音樂、舞蹈和黎語對白,也引發眾多觀眾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關注和思考。
“海南有著豐富的文化積累,很多民族風情依然保留至今,這些是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不拍成電影太可惜。”唐精蓉同樣認為,海南文化值得通過電影被更多人看見。
自2007年進入海南電影行業至今,林青見證了海南電影不斷摸索、日漸成熟的過程。
“早年間,一批紅色電影涌現后,海南電影曾進入過停滯期,很長一段時間內,本土電影人才和作品極度匱乏。直到近一二十年,海南電影工作者開始重新探索如何通過電影向外界發出海南聲音。”林青說。
2012年,可以說是海南電影再出發的關鍵一年。當年,海南舉辦了“DV看海南”系列民間影像大賽活動,陸續推出近200部具有海南特色的優秀紀實短視頻作品,培育了一批電影“種子”人才;2013年,“海南人的幸福生活”系列電影活動啟動,孵化出了《北緯18度的愛》《阿婆的檳榔》《陵水謠》三部海南本土題材電影,其中《阿婆的檳榔》還走上了國際舞臺,榮獲了第15屆俄羅斯阿穆爾之秋國際電影節外語片最佳女主演獎等多個國際獎項。
“從這時起,我們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海南電影創作活動。”林青說,海南電影不止于展示海南美麗的外表,還要更深層次地以人物、情節、道具等電影語言,呈現海南的歷史文化、民俗人文的內在美。
不過,即便導演、策劃或監制了多部海南本土題材的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林青仍覺得沒有找到海南電影的“靈魂”,“我們的電影似乎缺少點與觀眾的共鳴、與海南人民的情感連接點。”直到電影《圓夢》的播出,林青才找到了她的答案。
《圓夢》由林青執導,是海南首部扶貧題材的原創現代瓊劇電影,有著地道的“海南味”。這部電影融入了許多“瓊式幽默”,既保留了電影的張力,又不失瓊劇的藝術魅力。在觀眾的叫好聲和反饋中,林青忽然覺得自己找到了方向——“海南電影首先要讓海南人喜歡,這是海南電影發展的根本。”
《圓夢》之后,林青又導演了一部海南教育扶貧主題的影片《穿過雨林》,她秉持著《圓夢》的“群眾路線”經驗,50多次打磨劇本,力求展現最貼近海南群眾的感人故事,折射最真實的海南時代變遷。功夫不負有心人,《穿過雨林》再次獲得成功,全國公映影院達530多家,累計排片達2000多場次,這也讓林青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無論是來海南取景,還是講述海南故事,海南對電影、對電影人始終是敞開懷抱。在這座光影交錯的島嶼上,期待電影人共同開拓出更多電影創作與產業發展的空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