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創收”讓擺渡車成“消費刺客”,某些景區交通變“黑色產業”?近來各地不少讀者吐槽:如今出去玩又能碰見“新刺客”:各大景區的旅游觀光車、擺渡車不僅價格越來越高,還出現了不少收費新花樣:比如景區“大門”到景點的距離拉長了,觀光車發展出“分段收費”的新模式。(8月3日新華報業網)
隨著暑假的到來和消費回暖,旅游行業也變得熱鬧。但在旅游的過程中,“景區刺客”也在悄然出現:觀光游覽車、擺渡車“捆綁”門票售賣,價格出奇的高,景區內不合理的收費現象讓游客的體驗感非常差。
為什么會出現“景區刺客”這一現象?究其原因,景區建設需要資金投入,在景點內設置一些收費項目無可厚非,而交通就成了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方式之一,個別景點確實將景區交通當成生財之道。但對于游客來說,價格離譜的交通服務顯然就成了景區“撈錢的工具”,如果不進行及時的管理,長此下去游客只會對祖國大好河山望“門”興嘆。
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口碑。觀光車、擺渡車等服務作為景區服務的一部分,會直接影響游客對這個景點的認可程度。不可否認,除了交通,一些景點還出現宰客等“刺客”行為,這些不合理收費行為損害了游客的體驗感,涉嫌違法犯罪,更讓景區的公共形象“缺斤短兩”,從長遠來看,影響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
為了經濟效益增加交通費、景區內產品價格等“刺客”行為,不是景區發展的長久之策。據了解,三亞大小洞天、天涯海角等景區已全面實行“0門票”政策,這類景區并沒有以居高不下的交通費作為營利的手段,而是另辟蹊徑,通過文旅結合的方式賦能,發展消費新業態,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動和創意滿滿的集市內容也成了景點內的“香餑餑”,這類品牌活動尊重消費者意愿,完成了二次創收的目的。
其實,旅游景區可以相互借鑒,通過具有教育、科研、生態保護等功能的體驗活動項目增加收益。開發既能體現景區特色又能滿足游客需求的體驗活動項目,實現盈利渠道多元化,促進景區持續發展。唯有如此,才是景區園區長期經營的思路。
游客良好的體驗感離不開城市健康有序的服務環境,而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就必須杜絕形形色色的“消費刺客”。景區交通成為旅游消費“新刺客”的現象,需要相關部門的重視,并采取措施予以糾正解決。無論如何,景區都不應成為謀取暴利的地方和手段。(張博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