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生態“含綠量”贏得發展“含金量”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作為自貿港核心區,海口始終堅持“拾綠而上”,不斷探索綠色發展之路。今年上半年,海口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生態環境領域的多項改革創新實踐做法獲得肯定。
如今,一幅水清岸綠、人和景美的美好畫卷,正在椰城徐徐展開。
8月14日上午,航拍風光旖旎的海口灣全景。近年來,海口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聚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美麗海口”。 記者 陳長宇 攝
創新治理
水清岸綠生態好
今年6月,海口市生態環境治理經驗做法被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并在全國推廣。這是海南省唯一入選的城市。
近年來,海口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聚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美麗海口”。
海口不斷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為澄澈大氣筑起天、地、人全方位防線;不斷補齊城市污水處理短板;不斷推進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海口堅持“生態修復”理念,將五源河、邁雅河等生態公園建設成為水清岸綠的生態家園,吸引珍稀動物頻頻現身;通過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西海岸貫通更新工程、海口灣暢通工程以及海漂垃圾治理等系列重大項目,不斷提升海口灣生態環境質量和親海品質,實現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
近年來,海口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全國前列,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廢物資源化利用、垃圾分類、裝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車推廣、全面禁塑攻堅戰等工作持續取得新成效。
如今,暢游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能感受魚鷗翔集的生態美景,也能沿漫步道欣賞海水與城市完美交融的詩意畫卷。大美海口,真的名副其實。
探索實踐
點綠成金百姓富
過去荒廢的石頭地,現在成了村民致富的新基地。在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石斛種植讓村子美了,村民富了。
施茶村堅持不砍一棵樹、不賣一分地,因地制宜發展石斛種植。目前,這里的火山石斛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200畝,農民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3600元增長到2022年的3.3萬元。
近年來,海口推進美蘭演豐鎮、秀英石山鎮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努力開拓生態經濟發展新路徑。2023年,《海南省海口市在“火山石”上書寫鄉村振興“施茶樣板”》入選《建設美麗中國的探索實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成果案例匯編》。
演豐鎮東寨港沿岸,分布著全國樹種資源最豐富、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誰能想到,以前這里曾面臨紅樹林減退、水環境污染等問題。
近年來,海口大力開展紅樹林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探索以紅樹林生態系統為核心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東寨港紅樹林從2013年的23670畝擴大到26565畝;野生動植物多樣性明顯增多,物種豐富度明顯增強,鳥類記錄從2013年的180種增加到219種,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鳥類時隔多年再現。
同時,演豐鎮以紅樹林生態資源為支撐,發展康養度假、觀光體驗、生態農業、商貿服務等生態產業,形成了以芳園藝術村、瑤城村、沉香健康產業園和臨空經濟區等為代表的“兩山”轉化典型案例。2022年,瑤城村和芳園藝術村旅游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
如今走進演豐鎮,萬畝紅樹林生機勃勃,載著游客的游船穿梭林間,古村落里古樸雅致,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現實圖景在此上演。
綠色生態釋放發展活力。海口正以“含綠量”謀“含金量”,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一體謀劃、整體推進,不斷尋求生態美與百姓富的雙向奔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