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短視頻鏡頭下的世紀公園,人景合一,彰顯海口人的幸福生活。
初秋的微風很是愜意,海南省肖像攝影藝術家王志剛外出拍攝回來,笑著告訴記者,“這是剛拍攝完成的肖像照,我和當事人都非常滿意……”不等介紹肖像照片里的人,就從照片的光感、人物的神態、微表情等細節處猜測出人物的大致職業。這,就是王志剛拍攝肖像照的魅力,或神清骨秀、或雍容嫻雅、或風度翩翩、或目光如炬、或神采奕奕,每個人的神韻都不同,卻又那么自然生動。
近年來,王志剛身上的文化頭銜,早已不再局限于“社會知名人士肖像攝影師”,海口文化印記短視頻導演、勵志成才公益演講師、家庭教育資深講師……王志剛直言,能為推動家鄉海南文化發展中增添一絲色彩,都感到非常自豪。
(圖片均由王志剛提供)
王志剛短視頻鏡頭下的天空之山驛站,盡顯時尚。
A “英雄情結”打響肖像攝影銘牌
學富五車,儒雅大方,這是王志剛日前為海口景山學校海甸分校校長邢益寶拍攝肖像照給人的第一感覺。
“我在拍攝前,都會在交談中了解他們的背景、性格、職業,并快速定義從什么角度去拍攝。邢益寶校長專注于研究教育,是海南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近10年開發‘共享課件’500多個免費供省內多所中小學老師使用。這張肖像主要是體現人物的寬厚和智慧,通過這張肖像去展現一個教育專家的精神風范。”王志剛說,他眼中的“黑色”有一百種不同層次、不同飽和度、不同光影的黑,不是單純的“烏黑”。細看邢益寶的肖像照,微側的臉上因為微妙的光影層次,將邢益寶作為教育專家應有的睿智、沉穩的感覺盡數呈現。
“或許是因為從小就有‘英雄情結’吧,我對社會知名人士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他們或是知名學者、或是熱心公益企業家、或是文化名人……希望通過我的鏡頭,捕捉他們發自內心最真實的一面,獲得更多民眾的了解。”王志剛說。
王志剛的攝影辦公室懸掛著一幅幅名人的肖像,有的神采飛揚,有的氣宇軒昂,有的親切和藹,有的端莊大方。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光感、姿態、神態均不相同的近千張自然生動的人物肖像照片,讓人多少能讀懂照片所呈現的故事。
打響“海南著名肖像攝影藝術家”名號的作品,是王志剛在2007年拍攝著名愛國華人、慈善大家、東南亞商業巨子文萊船王關英才,時任海南省委黨校副校長廖遜,海南企業家聯合會、海南省企業家協會秘書長冷明權等百余人肖像。
關英才2007年在海口商談相關項目,尋訪肖像攝影師為其拍攝,王志剛毛遂自薦,憑借著自己多年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里,融合不同的光影,在聊天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引導”抓拍,最終呈現一位古稀老人精神矍鑠、慈眉善目的模樣。
王志剛的作品獲得了關英才的稱贊和認可,并題字:“王志剛大師,一流作品”,得到認可對于自己而言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和支持。在后來的多年時間里,關英才出席多個重要場合,均采用王志剛拍攝的肖像照。
業界不少人士表示,肖像攝影不單純地只是拍攝人的形貌,肖像攝影需要很深的文化功底,對人、社會、文化、歷史、藝術、哲學等領域的關注和沉淀,才能將對一個被拍攝人物的相貌,通過思想沉淀的方式去展現出來。
“我自己有100張肖像照片,都出自自拍。”王志剛告訴記者,他還為此舉辦過個人肖像展覽。見記者面露好奇,王志剛現場做起了示范,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后面掛一件衣服聚焦,尋找好點位后設置時長開始拍攝。他說,100張肖像照片中呈現了他人生的多個階段,如今再看,感觸良多。“如果當下再為自己拍肖像,我會呈現的是‘思考者’的狀態吧,總結人生數十年的經驗和教訓,朝著自己的目標和夢想義無反顧地往前走。”
王志剛短視頻鏡頭下的海口騎樓充滿了濃濃煙火味。
B “電影質感”拍短視頻展現海口人文之美
海口西天廟、騎樓老街、五公祠等帶有歷史文化意蘊的地標,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情懷;云洞圖書館、天空之山驛站、白沙門夜市等新場所,呈現了海口時尚之都的一面。王志剛說,這些都是海口重要的文化印記,除了肖像攝影,以短視頻的方式將海口的文化印記呈現出來,是他正在努力做的事情。“生長于海南,總覺得應該做些什么去記錄和展示,回報摯愛的家鄉。”王志剛表示。
拍攝海口文化印記,不同的場景入鏡中,不是“記流水賬”,而是依據不同文化內涵的景和物,去做相應的腳本和策劃,在一個個短視頻中以“電影質感”的方式,展現海口的特色人文之美。王志剛說,他創作的“海口文化印記短視頻”,是歷史融合現實,是在傳統元素中提煉符合當下審美的元素,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作品。
王志剛向記者展示了前段時間剛剪輯完成的一個短視頻作品。“我都是用手機完成,這樣便捷的方式有利于向大眾普及。大家有條件可以拍攝,加上興趣的話,海口更多的文化名片可以更好地向外宣傳。”王志剛介紹,這是一段3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將海口騎樓的街景、建筑物、居民的生活日常、游客拍照等畫面一一呈現,“不是記錄旅行式的vlog,而是通過具有故事性的鏡頭,從光感、構圖、情節、構思等方面呈現出電影式的感覺,讓人有欲望去看,去了解。”
在王志剛的短視頻畫面中,充滿歷史感的灰雕與滿臉滄桑感的耄耋老人,在稚嫩孩童的歡聲笑語與充滿新奇好奇的外來游客相互輝映之下,海口騎樓就像一個時間平行地點,在夕陽西下的重疊至屋檐之處,看到了“燦爛的希望”與“火紅的期待”。
在涉足短視頻領域的數年時間里,王志剛拍攝了上百件作品,他的短視頻作品總能帶給別人美好的視覺享受,其中一段名為《騎樓》的短視頻在抖音播放量一夜就達到80萬。他透露,目前正在籌備拍攝一部關于個人勵志電影,濃縮自己23年來拍攝之路,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王志剛短視頻培訓課堂現場。 黎芳 攝
C 迎難而上 挑戰人生更多不可能
談起自己的攝影之路,王志剛表示,人生某幾個時刻是非常需要執著和堅定的,“上世紀90年代初,我學攝影時既沒有老師也沒有相機,關鍵是父母覺得難有大作為,也并不支持。現在想想,感謝年輕時的執拗,有敢想敢做的拼勁。”
沒有相機怎么辦?王志剛自己研究出一種沉浸式學習法,就是“要讓自己的思想被書中的理念和攝影技巧”代入,做到學習過程中最大化地懂得應用。王志剛回憶,“第一次摸相機是去商店裝作要買相機的樣子,讓售貨員把相機拿給我看了一下,摸索著把相機的功能操作記在心里。自學攝影的畢業之作,是去通什找正在讀大學擔任攝影協會會長的弟弟請教相機操作,并通過弟弟的關系跟同學借了相機去拍了兩個膠卷……”王志剛在每次的演講中都會提及這些,他說,不能忘了初心,也不敢忘了初心,所有的一切是他自己一步步摸索、一點點積累而來的。“積累沉淀、思維模式轉變”是王志剛的成功秘訣。
當問到更希望他人如何稱呼自己,是肖像攝影藝術家,還是短視頻博主,抑或是演講經驗超過500場的演講師?王志剛笑言,稱呼只是他人對你的認知,自己給自身的定位才重要。
王志剛肖像。陳啟光 攝
今年8月,王志剛在海口開展了一場以“勵志的盡頭是璀璨”為主題的公益演講,他的演講分為夢想是前進的力量;生活在陰溝里,依然仰望天空;在困難面前勇者勝;有夢想的人生,永遠都是高光時刻;勵志的盡頭是璀璨,以及愿以勵志的火種與華夏精神同行等六個部分,凱迪網首發新聞流量破26萬,線上流量快速突破70萬。不少觀眾表示,王志剛的演講充滿了勵志的力量,給聽者帶來了許多人生的啟發。
談話最后,王志剛說,非常感謝自己當年堅持了攝影這條道路,并先后涉獵新聞、人像、兒童、廣告、風光、人體、會議、家庭、美食等各種攝影門類,最后定格在“名人肖像攝影”和“短視頻拍攝”。攝影讓他學會了審美,讓他的生命體和世界萬物之美有了廣闊的、深入的鏈接,感知鏡頭之外的美。他說,沒有曲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他還將繼續迎接更多的挑戰,去實現人生更多的不可能。
王志剛短視頻作品《騎樓》的截屏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