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騎樓老街引進新業態迸發新活力——
百年老街“念舊”也“戀新”
8月31日,不少市民游客在水巷口老街休閑散步,感受百年老街的獨特韻味。 記者 康登淋 攝
漫步海口騎樓老街,穿梭于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筑群間,路過充滿故事的一磚一瓦……走在這樣的一片舊日風情中,還能迎面“撞上”許多新興體驗——傳統樣式的建筑入駐了各類新興業態,古典茶坊、新式伴手禮店、時髦咖啡廳、輕食西餐廳以及藝術館等蓬勃發展。目前,龍華區招引優質商戶入駐,升級街區商業業態,讓騎樓老街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豐富業態 老街注入新活力
日前,海口騎樓-外灘文化街區入選第一批海南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進一步擦亮了騎樓歷史文化街區名片。
8月31日下午,走進騎樓老街,栩栩如生的雕塑展現昔日繁華,百年前的商號至今保留,不少市民游客在此打卡拍照,感受百年老街的獨特韻味。“這里的建筑很有味道,第一次來我便決定要選址在此了。”海邊寬寬伴手禮店負責人李子是福建廈門人,店鋪于今年5月開始營業,主要經營海南特色食品以及文創等伴手禮。她的店鋪位于水巷口入口處,藍色招牌和店門口的特色休憩空間都充滿了海洋氣息,文藝風滿滿。李子告訴記者,光是店鋪的修繕和裝修就花費了200多萬元,但她覺得值。
值在哪兒?李子認為,一方面,騎樓歷史底蘊深厚,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從選址、與業主簽協議到開業的證照申請過程,龍華區政府、美蘭區政府等相關部門都給予了很大支持,海口良好的營商環境也讓她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在海邊寬寬伴手禮店對面,一家融合了騎樓彩色窗戶、巴洛克紋路等元素的建筑引人注目,這是今年8月開始試營業的新海府粥城。作為龍華區政府重點引進的商家,該餐廳分為兩層,加上外部空間共有3500多平方米。“我們除了經營瓊菜,還將上演瓊劇、公仔戲、木偶戲等百姓喜聞樂見的劇種,打造‘24小時不夜城’。”該餐廳負責人陳建勝介紹,他們將以騎樓店的開業為契機,進一步講好瓊菜故事,傳播騎樓文化,提升市民游客游玩體驗。
貼心服務 網紅街添魅力
毗鄰水巷口的中山路,同樣古韻悠悠,融古典與時尚、藝術與商業于一體,聚集了文創、輕食、民宿等業態,其中不少已成為市民游客的網紅打卡點。
“以前這里就是機電五金一條街,現在店鋪種類變豐富了。”市民張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一次騎樓,她發現騎樓老街的業態正一點點發生改變,尤其是引入了許多文化味濃、體驗性強的新業態,但是又不乏濃濃的煙火氣,這讓騎樓越來越有歷史文化名街的感覺。
然而,騎樓片區存在房屋產權復雜等難題,優化調整業態并非易事。如何在保留老街原有風貌的同時,提升老街形象,還能獲得居民支持?
“我們和龍華、美蘭區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對騎樓片區承租房的業態進行了摸排,并在10個月內對兩條街上不符合老街規劃的業態進行清租工作,包括9個商家,面積達到8000多平方米。”海口騎樓老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訊介紹。
在清租過程中,一些居民對業態提升存在信心不足和沒有參與感等情況,“為此,我們和政府工作人員帶上慰問品,挨家挨戶進行解釋,宣傳業態優化后的好處。”王訊告訴記者,看到目前取得的成效,居民的滿意度也提升了。
龍華區旅文局副局長符玉婷介紹,去年以來,該區已對中山路-水巷口49家商鋪進行了業態調整,其中開業的有37家,施工中的有5家。
“我們已邀請國內知名第三方機構編制了《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業態提升策劃方案》,對騎樓片區十二條街進行業態規劃,將在已打造的中山路和水巷口2條示范街的基礎上進行延伸。”符玉婷介紹,將通過優化調整業態,逐步形成主題分明、功能互補的街巷,滿足市民游客“吃、住、游、購、娛”功能需求,讓騎樓老街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