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七旬老人李元海——
十六載“父愛”為孤殘侄女撐起溫暖的家
他是一位71歲的老人,也是一位照顧孤殘侄女小玉16年的“父親”。16年來,他用自己的雙手,托舉起小玉的求學路;16年來,他用自己滿腔的愛,為小玉撐起了一片天。他就是曾獲2021年度“海口好人”的李元海。9月5日上午,記者走進李元海家,傾聽了他與小玉之間的感人故事。
李元海為小玉送去清水,協助她進行畫畫前的準備工作。記者 蘇弼坤 攝
托舉起侄女求學之路
見到李元海時,他剛為小玉盛好早飯。飯后,他又為準備畫畫的小玉送去清水,隨后才安心地坐了下來,講述他與小玉之間的故事。
小玉是李元海的侄女,1歲多時因小兒麻痹癥雙腿致殘;在三四歲時,父母先后離去,十三四歲時,爺爺奶奶也先后離開人世,小玉從此沒了“家”。
面對孤苦無依的小玉,當時已50余歲,且仍有2個女兒要撫養的李元海,毅然決定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我曾偷偷去海口市的孤兒院了解接收條件,可在考慮之后,還是把她從老家接到了海口。”李元海說,為了照顧小玉,他辭掉了出租車司機的工作,靠騎摩托車接送客人養家。
有了伯父的照顧,小玉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可是因多種原因未能正常入學的她,也更渴盼能走進課堂。為了圓小玉的求學夢,李元海一趟趟奔走。直到2007年9月,在海南省殘聯和海口市殘聯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瓊山區第五小學向當時14歲的小玉敞開了大門。從此,李元海成了小玉的“專屬騎士”。
上學后的小玉成為了李元海生活的重心,因為擔心小玉在課間有需要,李元海不敢走遠。每當小玉上課時,他便會留在學校里,與小玉做“同學”。
從小學到大學,多年來,在旁人眼中,頭發稀疏、滿身塵土的李元海只是一位蹲在學校墻角默默等待孩子放學的老人,毫不起眼,可對于小玉而言,那是她求學路上最堅實最亮眼的后盾。
“伯父的雙手托舉著我的身體,也托舉著我的求學夢想。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晴天雨天里,伯父抱著我走向學校的堅定步伐。”小玉紅著眼眶笑道。
打造出一個有愛的家
在伯父溫暖的臂彎中,小玉勤奮好學、心性堅定,學習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省市區有關部門及學校的表彰和獎勵,她的剪紙作品還曾獲全國“飛天杯”剪紙比賽金獎。而她的努力與成績,也都被李元海仔細珍藏。
在家里,小玉創作的剪紙作品、水彩畫作品,都被李元海細心地放入相框,掛上墻壁。小玉的獲獎證書、照片,也都被擺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在家中的客廳與餐廳連接處,李元海還掛上了一片水晶珠簾,為小玉營造出一個溫馨而充滿藝術感的家。
“伯父多年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把我當作自己的親女兒。”小玉告訴記者,有一次,她的美術作品獲了獎,回到家后,李元海從身后“變”出了一個水晶球,她說,自己永遠忘不了那一刻的感動。
在小玉的成長過程中,李元海始終是她的底氣。無論小玉作任何決定,他都愿意支持,并鼓勵小玉多去嘗試,希望她“勇敢地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2020年7月,小玉從瓊臺師范學院美術教育系(3+2)畢業,成功應聘了一家科技公司。去不去上班?小玉很糾結。這時候,李元海告訴她,應該去感受一下工作的氛圍。在李元海的鼓勵下,小玉勇敢地邁向工作崗位。在一年后公司因故解散時,她待業在家,李元海的一句“沒關系,我們養你”也令她感動落淚。
“伯父用愛為我打造了一個溫暖的家,讓我能毫不猶豫地作出各種選擇,讓我能全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我覺得他就是我的親爸爸。”小玉說。
面對樂觀的小玉,年過古稀的李元海既開心又憂慮,他欣喜于小玉勇敢面對生活的態度,卻也放心不下小玉未來的生活。“她會畫畫,也熟悉電腦。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可以居家辦公的工作,也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越過越順遂。”李元海看著滿臉笑容的小玉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