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元抽高端禮品盲盒、1元抽蘋果電子產品大禮包……小成本就能抽中近萬元的獎品,讓人不禁產生“我也可能中大獎”的興奮感,然而卻不經意間落入商家的陷阱。尤其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更容易成為受騙對象。近日,11歲的學生小杰(化名)沉迷網上抽盒,分6次“大方”消費了近四千元互聯網盲盒產品,家長發現之后便找到平臺方要求退款,卻被拒之門外……
孩子“薅羊毛”充值數千元 家長維權路坎坷
市民曹先生向海口網記者報料稱,孩子小杰在8月初刷到短視頻平臺推送的“0.01元抽盲盒”和“1元抽蘋果手機”廣告信息。小杰心想或許能花錢搏一搏,未經父母同意,根據頁面提供的廣告外鏈,在父母手機上下載了叮當魔盒APP,并于短時間在該APP提交了6筆支付寶支付3900余元的訂單。因擔心父母責罵,小杰很快卸載叮當魔盒APP,再沒和父母提起。
叮當魔盒APP。(受訪者供圖)
當曹先生發現支付寶賬戶平白無故少錢時,款項已打到一家注冊在海口的網絡公司。他懊悔地表示,“讓孩子玩了一個多小時的手機,幾千塊錢就沒了,且抽中的都是不值錢的小玩意。”
事后,曹先生聯系叮當魔盒APP人工客服申請退款。客服表示可以退款,并索要退款需要的“必須材料”,即保密協議手印、戶口本信息、學生證或在校證明、孩子的自述視頻以及手機運營商信息。曾在8月下旬,客服人員向曹先生透露,當所有證件辦妥后可為其退70%—90%的款項,不能全額退款。
據曹先生介紹,其他幾項材料收集都比較順利,唯獨學生證和在校證明無法提供。“維權期間孩子正放暑假,學校沒人值班,無法開具在校證明,客服一直抓住缺少在校證明為由拒絕為我們退款,即使提供其他能證明小杰在校身份的材料也不行。”曹先生說道。9月5日,曹先生以其他方式證明孩子年紀尚小正在讀書、沒有自控能力,再次聯系客服人員協商解決問題,但又一次遭到拒絕。
一個多月以來,曹先生和線上客服、售后專員進行多次溝通,都于事無補。好在9月6日,學校開具了小杰的在校證明,曹先生順利拿到材料并提交客服。令曹先生焦慮的是,“不知道所有材料提交完,后續客服會不會以其他理由再繼續向我們要材料。”
對此,海口網記者也聯系了叮當魔盒APP人工客服,客服回復稱,若曹先生提供了正確且完整的資料,他們將安排專員與用戶進行電話溝通,以了解詳細情況并提供具體的處理方案。處理方案的具體內容需要由專業人員在核實后提供,因此無法提前告知。
網絡公司是否能如約退款,曹先生能否挽回損失,海口網記者將持續關注。
部分訂單截圖。(受訪者提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