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0日)是第四個全國珊瑚日。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貴的生態系統之一,其覆蓋面積雖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為近30%的海洋物種提供棲息環境。近年來,海南蜈支洲島通過珊瑚的移植和保育,使得島嶼周邊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位于海南省三亞市的蜈支洲島自2010年起通過定期清理海洋垃圾,進行珊瑚移植,開展魚、貝類的增殖放流及投放人工魚礁等,大力建設“海洋牧場”,現今已經頗具成果。今年9月,蜈支洲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斑海豹,工作人員拍到了它在海洋牧場的人工魚礁間穿行、覓食的畫面。據相關專家介紹,海豹的到來說明這里的水質質量和魚類資源數量都在提升。截至2023年8月,蜈支洲島投放水泥礁體2396塊、沉船礁21艘,總計7.26萬空立方米,千畝海洋牧場已完成確權。海洋牧場的建設,對修復近海海洋生態環境,恢復海洋生物資源多樣性,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臺記者 楊濤 葉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