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校園金融反詐“銅墻鐵壁”
電信金融詐騙如何識別,虛擬貨幣交易有哪些危害,收到假幣應該怎樣正確處理……9月“開學季”,豐富多彩的金融反詐課程正在各地校園舉行。
在山東,9月8日,濰坊銀行聯合奎文公安分局反詐中心走進濰坊職業護理學院,在新生軍訓的同時開展“開學第一課,遠離賭與詐”活動。濰坊銀行組建以骨干員工和校園志愿者為主體的反詐宣傳隊,從什么是電信詐騙、常見形式、識別防范和補救措施四個方面進行宣講,深入淺出地講解詐騙防范提示和應對策略,提醒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
在廣東,9月15日,中國銀行肇慶端州支行在肇慶學院開業,該網點推出高校金融服務體驗區,設有“大學生行長直播間”、出國留學跨境金融服務專區、個人創業貼息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服務專區等,為學院師生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中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中行廣東省分行有近10家教育特色網點,為高校學生提供留學貸款、青春E貸等金融產品,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和防詐騙技巧,同時,銀行建立高校校園公益平臺,將金融服務網點與學生業務實踐基地深度融合。
在上海,9月26日,多家金融機構走進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以及傅雷小學、尚美中學等中小學,開展“金融進校園”活動,為學生普及金融知識、提供反詐教育。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金融反詐宣講進校園,就是想讓學生們在入學之初就養成防范意識,認知和抵制不良行為。
當前,正值四部門聯合啟動的2023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進行之時,多地金融監管部門明確要求轄內機構積極做好校園金融服務,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金融支持,讓學校學生“安心”、讓廣大家長“放心”。
“銀行業在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分析,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406.25萬億元,占金融業機構總資產比重超90%,在金融業中的重要性越發突出。近年來,銀行業深入落實“金融為民”理念,多措并舉,消費者權益保護宣教力度不斷加大。與此同時,盡管銀行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問題。
李一帆認為,未來銀行業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不斷鞏固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質效。業內專家提醒,在校學生當前尤其要注意防范以網絡為載體的新型金融詐騙。伴隨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業務高速發展,校園新型詐騙呈多發趨勢,且更具有欺騙性和針對性。比如,以贈送“游戲皮膚、粉絲福利”為誘餌,往往從福利引誘發展為恐嚇威脅,有不少案例出現脅迫未成年人獲取家人手機驗證碼和個人信息的情形,學生和家長都需加強防范。
現實中,金融反詐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同時還需要讓廣大的學生家長提高反詐意識。金融反詐教育需要覆蓋更廣泛的群體,讓更多的人學會防范新型詐騙手段,筑牢反詐防線,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多家金融機構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銀校合作,聚焦校園特定金融需求,為師生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同時與公安、學校等共同營造濃厚的反詐防騙氛圍,進一步筑牢校園金融防范詐騙的“銅墻鐵壁”。(記者 陸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