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4日,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舉行。在后疫情時代,如何看待經濟復蘇與挑戰?金融如何更好支持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與會嘉賓就諸多熱點話題展開熱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我國主要經濟指標邊際改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當前世界經濟復蘇放緩,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恢復速度仍然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寧吉喆說,盡管中國經濟運行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但同時應當看到,中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改變。
在他看來,我國居民消費空間廣、潛力大,滿足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育幼等領域需求,能夠釋放巨大的消費潛能。同時,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缺口多、潛力大,在城市地下綜合管網建設、建筑節能低碳改造、產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生物醫藥等領域,有較多的潛力空間。此外,創新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等都將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
“美聯儲這一輪加息對新興市場造成影響,外溢效應還會持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在全球金融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沒有簡單地跟隨,而是更具自主性。相較于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的大幅度變化,中國的貨幣政策總體穩健。另外人民幣匯率也在繼續推進市場化,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充足的供應能力,制造業正在努力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中國或將在塑造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當前形勢下,如何提升經濟增長潛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中國挖掘增長潛能要從橫向和縱向入手,一是橫向需求空間,縮小中低收入群體與中高收入群體在終端需求結構上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群體。二是縱向升級動能,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拓展經濟的上行空間。數字技術和綠色轉型將會為縱向升級全面賦能。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綠色金融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說,農行在董事會下設戰略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高管層設立綠色金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委員會。截至6月末,全行綠色信貸余額超3.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超9000億元,增速超過30%,增量、增速均創歷史新高。
“在引導金融市場加強ESG信息披露、可持續資產配置和產品創新等多個層面,港交所正通過完善上市規則和監管框架,推動金融市場做出一系列結構性轉型,其中包括拓寬綠色轉型投融資渠道,增加綠色投資標的創新等。”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說。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加強金融對綠色低碳技術的支持力度,需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技術認定標準及信息共享機制。明確各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標準目錄及國家標準,建立綠色低碳技術認證機制和綠色低碳技術項目庫。
“同時,應鼓勵金融機構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開展產品服務創新。創設長期低息貸款產品,重點支持綠色低碳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綠色低碳初創企業融資。鼓勵銀行針對綠色技術創新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加大創投資本對綠色低碳技術的投資。”王信說。
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在支持創新發展方面已經有了長足進展,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要尊重科技創新的規律,增強科創評價標準的包容度,探索能夠更好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同時要建立容錯機制和包容監管、審慎監管,加強國際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說。
專家表示,發展科創金融是個系統性工程,既要針對科技創新存在信息不對稱、輕資產、研發投入大等共性問題作出調整創新,也要關注不同生命周期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加以完善,形成類似于支持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的系統性觀念與共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