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食保障直接關系群眾生活和社會穩定。今年夏季,全國多地遭遇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時,糧油供應充足,沒有出現脫銷斷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努力構建數量足、結構優、布局廣、管理精、調運快的國家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不斷強化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為糧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確保不脫銷不斷檔
今年夏天,北京門頭溝、房山發生暴雨洪災時,北京物美、首農等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聞“汛”而動,全力保障糧食等生活物資有序供應。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許麗娜介紹,物美在北京有170多家大賣場、180家便利店、85家超市,每個門店貨源充足,能夠保障應急狀態下糧食充足供應。一旦門店供應不足,公司會從物流中心調配糧食,千方百計送達采購方。
糧食應急保供重在“快”字。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基本建立了涵蓋儲運、加工、配送、供應等各個環節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鏈條優化、銜接順暢、運轉高效、保障有力。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儲運企業4896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678家,糧食應急配送中心3607家,糧食應急供應網點56760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每天168萬噸,可滿足全國人民2天需要,基本形成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的“全國糧食135應急保障圈”。
在糧食應急保供過程中,“最后一公里”末端物流配送是難點。各地整合不同運力物流資源,構建糧食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形成大通道不中斷、服務網絡不間斷、城配一體化的一張網。骨干糧油企業、快遞電商強化末端物流配送能力,推進集裝單元化、智能投遞設施、無人配送車(機)等設施,加快設備的建設和推廣應用,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隊伍不斷壯大,可以實施點對點、門到門精準配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優化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加強調運能力建設,統籌做好人力、物力、運力準備;做到“盯得緊”,進一步強化值守應急工作,密切關注災情動態;做到“調得快”,搞好演練,優化流程,切實提升糧食保障能力。
完善應急保障體系
我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經受住了5·12汶川地震、新冠疫情和暴雨洪澇災害等一次又一次風險考驗,但在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應急保障資源布局、應急保障企業資源利用等環節仍較為薄弱。
“要進一步完善應急保障體系,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敝袊r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蔡海龍認為,應盡快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修訂,完善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構建起層級響應、小災自救、大災區域聯動救助的糧食應急預案體系。
從目前來看,我國糧食應急保障資源布局還不平衡,一些縣級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仍有待加強。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持續加快區域、省、市、縣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建設,在優化現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基礎上,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實現應急供應網點全覆蓋。超大規模城市要落實成品糧規模要求,大中城市要持續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加強糧食加工能力區域協作、城市糧食供應預案制定和應急演練。重點做好高原、海島等特殊地區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提升,推動特殊地區與毗鄰省區市協作。
企業是承擔糧食應急保障任務的主體。目前,我國已在全國構建了一支相對完善的糧食應急保障隊伍,在應急保供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管好用好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資源,持續優化提升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隊伍效能。各地要加強對糧食應急保障企業的管理和支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糧食應急保供的積極性。
夯實應急保障物質基礎
“要立足新形勢新情況,從儲備規模、布局、設施、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弱項,不斷夯實應急保供的物質基礎。”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我國政府儲備糧品種、規模結構布局持續優化,成品糧油能夠迅速投放市場。北京、上海等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建立15天以上的成品糧儲備庫存,一些省份要求轄區內地級市建立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以保障關鍵時刻的應急需要。“我國糧食儲備還應根據消費需求和應急需要,優化糧食儲備規模和品種結構?!辈毯}堈f。
在“誰來儲”的問題上,我國構建起政府儲備為主、多元互補的儲備機制,全社會儲糧層次更加豐富。蔡海龍說,政府儲備是應急保供的“壓艙石”,分為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中央儲備主要應對事關國家安全的突發事件,主要化解防范全局性、系統性和跨區域供應風險。地方儲備糧是化解本區域(省、市、縣)突發事件的“第一道防線”。各類糧食企業建立社會責任儲備,城鄉居民提升家庭儲糧水平,可以起到應急保供“緩沖閥”的作用。
在“怎么儲”的問題上,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在國家急需時才能調得動、用得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持續加大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加強高標準糧倉建設,大力實施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推廣應用低溫、氣調等綠色儲糧技術,在確保安全儲糧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糧食保質保鮮儲存水平。儲備糧監管方面,要創新方式方法,采用制防、技防和法防相結合的手段,實現全程動態實時監控和穿透式監管,以良法善治推動形成“大國糧倉”強監管新格局。
專家表示,糧食應急保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定要算大賬。要樹牢底線思維,加大對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持續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記者 劉 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