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稻香谷黃,大豆搖鈴,玉米成堆,東北平原上一片收獲盛景。在我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秋收正如火如荼展開。作為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黑龍江正通過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筑牢豐收之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這幾天,在位于黑龍江省北安市境內的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玉米高產捷報頻傳。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邴紹筑在收割機旁笑得合不攏嘴。
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玉米收獲現場。新華社發(許穎獻攝)
農技農藝措施的“保駕護航”是促成玉米生長高產的關鍵。邴紹筑介紹,今年播種后遭遇了“倒春寒”,但由于播種前對種子進行了二次包衣,起到了抗旱防寒的作用,玉米生長受影響不大;分層定量施肥促進了根系向土壤深處扎,起到了防倒伏的作用。“適應我們當地氣候的品種也立下了汗馬功勞。”邴紹筑說,田管期間,使用飛機進行了4次航化作業,噴施葉面肥和植物菌劑,全程防病促早熟。
水稻豐收高產,早在春耕之時就已打下根基。二九〇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生產部總經理李廣茂說,近年來,農場的工廠化育秧基地里集成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育秧大棚里遍布著各種傳感器,與智慧終端分析系統相連,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查看育秧大棚里的各種參數”。
北大荒集團二九〇農場有限公司水稻收獲現場。新華社發(徐磊攝)
李廣茂介紹,二九〇農場還建設了智慧農渠,可以實現自動化管水,精準掌控流向稻田的水量、水溫,“水溫適宜,可以促進秧苗初期返青與生長期分蘗,秧苗長勢更好,為秋收創高產提供可能”。
全方位挖掘鹽堿地農業生產潛力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10月8日,在位于黑龍江省綏化市境內的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四方山農場有限公司,舉行了一場鹽堿地糧食產能提升現場測產觀摩會。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三個耐鹽堿大豆品種平均畝產都在280斤以上。
北大荒集團四方山農場有限公司測產現場。新華社發(董擎輝攝)
北大荒集團四方山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慶昌說,希望未來繼續通過科技的力量,讓農場所有的耕地單產都能得到跨越式提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