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3日消息(通訊員 張汐芮含 特約記者陳創淼 記者王柳儀)為進一步激發全區農村無職黨員隊伍的整體活力和內在動力,日前,海口秀英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大行動”為抓手,以“三定三包”舉措推動農村黨員由“無職分散”狀態向“有崗有為”轉變,把農村無職黨員身份、作用、服務亮出來,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得到實惠。
西秀鎮新海村黨支部聯合海口旅游職業學校組織無職黨員和居民開展職業素養培訓。(秀英區供圖)
“設崗定責”讓無職黨員主動“亮身份”
為幫助無職黨員學習職業技能,帶動居民就業創業,西秀鎮新海村黨支部聯合海口旅游職業學校組織無職黨員和居民開展職業素養培訓,參與黨員紛紛表示,“過去,不是我們不想干,是不知道該做什么,現在,村里給我們設崗培訓,我們不僅自己增長了本領還能為村民做點事了!”
為發揮無職黨員作用,秀英區各鎮街堅持“按需設崗、以崗定責、責任到人”的原則,指導各村合理設置政策宣傳、環境衛生監督、糾紛調解等崗位10余個,方便黨員主動發揮作用。村黨支部根據黨員年齡、技能特長、經驗經歷,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所求,并結合實際采取支部定崗、黨員認崗、崗前教育等方式定崗定人,讓黨員主動認領和熟悉崗位。上崗前,村黨支部通過“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等方式,對上崗黨員進行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幫助無職黨員熟悉工作要求,增強履崗能力。秀英區自開展“設崗定責”以來,全區70個村共有1485名黨員主動認領崗位,共參與調解鄰里矛盾86件,累計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153次,為農村無職黨員搭建起服務群眾的橋梁,讓無職黨員真正動起來、干起來。
“組網定格”,讓無職黨員主動“亮作用”
“每個月都有網格員定期上門看望我們,并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永興鎮建中村村民王先生說道,其本人患肢體二級殘疾,妻子多重殘疾且喪失勞動能力,家中小孩仍在上學,家庭生活困難。黨員吳舒云了解到王先生家庭生活情況,經常上門慰問、主動幫助其申請低保以及各項補貼,減輕其家庭經濟負擔,讓他們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這是該村網格黨小組開展網格服務的一個縮影。
各鎮街將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與農村網格化管理相結合,全覆蓋成立農村網格黨小組,以網格黨小組為單位對村莊進行劃片管理,形成黨支部牽頭負責,網格員、無職黨員積極參與的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共同做好網格內的政策宣傳、便民服務、走訪慰問、糾紛調解等工作。包片黨員帶著職責、帶著義務,在走訪中宣傳黨的好聲音,家訪中傾聽村民所想所盼,日常聯系中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做到工作在網格落實、服務在網格彰顯、民情在網格匯聚、糾紛在網格解決。比如,長流鎮會南村針對轄區內的南北通物流園經常積水的問題,轄區網格黨員、村干部全部出動配合職能部門進行抽水,確保路段正常通車,物流園正常經營。截至目前,各鎮街共設立農村網格213個,收集群眾代辦事項109余件,辦理98件。
“聯組定戶”,讓無職黨員主動“亮服務”
長流鎮堂善村的老書記王夫性同志,至今仍在村廣播站、黨員中心崗的位置上發揮余熱。平時生活中會主動協助堂善村委會開展反詐宣傳、環境整治等工作,特別是在涉及老人的服務、宣傳工作中,他常常以自己老書記的號召力,動員老人們主動配合、支持村委會工作。
各鎮街堅持“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工作導向,在設崗定責、網格包片等工作的基礎上,實行黨員聯戶包戶管理,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各村黨支部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每月開展1次集中學習,為農村黨員履崗盡責、聯系服務群眾鼓足干勁。引導黨員真正把服務成效體現到實實在在的一件事、幾個點上,真正讓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如,長流鎮堂善村黨支部按照本村黨員的家庭住址、家族關系分布,以56名黨員中心戶定點聯系服務“四鄰”的工作機制,涵蓋全村所有住戶。“包戶”黨員除了配合村“兩委”開展工作,還主動聯系服務周邊住戶村民,提供送學上門、政策宣傳、就業創業、矛盾糾紛調解等服務。截至目前,各鎮街已有1485名農村無職黨員聯系服務4800余戶群眾,切實讓每名黨員成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