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友們紛紛曬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網上也一直流傳著“一杯奶茶的咖啡因相當于7罐紅牛”“一杯奶茶咖啡因含量等于4杯咖啡”“奶茶會導致失眠”“一杯奶茶清醒到天亮”等說法,引起消費者擔憂。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近日公布的《中國消費者咖啡因認知及態度調查(2023)》顯示,52.15%的人不知道茶中含有咖啡因。對此,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茶和咖啡同是世界范圍內流行的咖啡因飲品。出于望文生義的原因,說起咖啡因,消費者很容易聯想到咖啡,但“喝茶提神”也是咖啡因的作用。實際上,茶、奶茶中也都含有咖啡因,但由于大家對中國傳統咖啡因飲品還缺乏全面認識,導致對“奶茶含咖啡因”這種知識性認知屢上熱搜。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咖啡因最期待的作用是提神醒腦(91.56%),其次分別是提高運動表現(45.47%)、提高反應速度(38.75%)及提高認知功能(36.12%)。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劉愛玲研究員告訴記者,咖啡因可以對人體產生多種影響,例如,可以促進神經遞質釋放,增強神經元活性,從而增加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警覺性、注意力等,但攝入過量也可能導致心悸、緊張、失眠、胃腸道不適等癥狀,因此在食用時要注意適量。
那么,咖啡因究竟存在于哪些植物里?專家指出,咖啡因天然存在于多種植物中,如咖啡豆、茶葉、可可豆、瓜拉納、巴拉圭茶等。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咖啡豆提取物”的知曉率最高,為89.10%,但對其他含咖啡因配料的識別率都較低。比如,51.79%的消費者不知道“紅茶濃縮粉”中含咖啡因,63.42%的消費者不知道“巴拉圭茶提取物”中含咖啡因,76.05%的消費者不知道“瓜拉納提取物”中含咖啡因。
《中國居民膳食咖啡因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在我國成年消費者中,咖啡因攝入貢獻率依次為茶葉、茶飲料、奶茶和咖啡;茶葉對我國消費者咖啡因攝入的貢獻率為74.80%,遠高于其他類別。而未成年人咖啡因攝入貢獻率則依次為奶茶、茶飲料、茶葉和巧克力。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認為,我國目前僅允許咖啡因用于部分保健食品和可樂型碳酸飲料,但咖啡粉、茶粉、瓜拉納提取物等含咖啡因配料也可以帶入咖啡因。這些含咖啡因配料本身都是允許使用的,安全性也不是問題,但消費者的識別率卻較低。可以考慮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規范咖啡因的使用和標識,順應消費市場的需求,讓企業明明白白地加,消費者明明白白地選擇。
根據《咖啡與健康的相關科學共識》,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不超過400毫克咖啡因是安全的,這大約相當于4杯(標準杯)咖啡。為了方便消費者把控咖啡因攝入量,不少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歐盟、澳新等,要求含有咖啡因的食品飲料明確標識咖啡因含量。調查顯示,88.41%的中國消費者也希望知曉食品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此外,75.66%的消費者認為既需要控制產品中咖啡因的添加量,也應控制自己的咖啡因攝入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從調查數據來看,很多消費者已經具備了自我控制的意識,這很好。可以進一步加強消費者教育,讓大家學會通過標簽信息合理規劃咖啡因攝入,既達到提神醒腦的目的,又避免過度攝入帶來健康風險。(記者 吳佳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